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知识点

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孔雀东南飞(并序)

编辑:sx_gaohm

2016-02-19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精品小编准备了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课文背景知识】

1.汉魏乐府民歌继承“风骚”传统,又有所创新。《孔雀东南飞》便是其中重要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学习《孔雀东南飞》,并把它与《诗经》、《离骚》作比较,我们会问:《孔雀东南飞》作为一种诗歌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魅力是什么?为什么会流传这么久远?我们今天该如何借鉴学习?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叙述了才貌双全的刘兰芝与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的故事。读罢全诗,我们不禁会想:现代社会自由恋爱是人们的正当权利,可是在封建社会,像刘兰芝、焦仲卿这样的青年男女却不得不为真诚相爱遭受磨难,甚至献出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它对我们热爱生活,珍视爱情有什么样的启示?

3.《孔雀东南飞》用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富有个性。阅读全诗,我们会被诗歌深深感动:诗歌描写了人物的哪些言行?这些言行在表现人物个性方面分别具有什么的独特作用?诗歌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诗经》、《楚辞》相比,《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存储

1.“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理解。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枝枝相覆盖⑤仰头相向鸣③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2.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这种语言现象本诗中出现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养公姥”(偏在“姥”)、“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我有亲父母”(偏在“母”)、“逼迫有弟兄”(偏在“兄”)、“其日牛马嘶”(偏在“马”)、“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3.“自”字除作“自己”讲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用。本诗中用“自”的处数较多,其解释为:我自不驱卿(自,本)、本自无教训(本自,本是)、自可断来信(自,即)、葳蕤自生光(自,且,还是)、自名秦罗敷(自,其)、自名为鸳鸯(自,其)、好自相扶将(自,亲自)、物物各自异(自,助词,无义)。

重点难点

1.了解的重点是:①汉魏乐府民歌的一般特点,如善于铺陈、排比、起兴等;②五言诗的一些特点,如节奏、韵律等;③《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如本诗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方法等。

2.掌握的重点是:①一些实词和古今异义词,如“阿母大拊掌”的“拊”、“可怜体无比”的“可怜”等;②本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意义,如本诗的情节结构及其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矛盾、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人物的典型意义等;③本诗表现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如在典型情节中展示矛盾、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以及人物个性化语言等。

3.鉴赏的重点是:①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前后响应的情节特点;②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的特点。

重点突破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诗歌知识。

训练1 本课是一首汉魏乐府民歌,乐府民歌有什么特点?怎样把握这些特点?

点拨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最优秀的叙事诗,是汉魏乐府民歌代表作品之一,与北朝民歌《木兰辞》交相辉映,被称为“乐府双璧”。汉魏乐府民歌一般为五言诗体,《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就是它的代表。汉魏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善于托物起兴,铺陈排比。

2.反复诵读,理解诗句。

训练2 本诗中有哪些重点诗句需要认真体味?

点拨2 所谓重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较难理解的诗句,二是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据此,下列诗句需要我们反复揣摩。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两句“比”、“兴”两种手法兼用,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同时用来引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别后的思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引发了读者想象。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两句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同时还能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表现出独特的匠心。

(2)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这一部分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第一次分手时的情形。诗中先写刘兰芝的美丽和离别时内心活动,“足下蹑丝履……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从外貌到动作极写了兰芝的美丽动人,“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则写出兰芝离开焦家时的内心活动,既有痛苦又有镇定。然后诗歌叙述了兰芝离开焦家前与阿母、小姑辞别的情形,表现出兰芝的善良谦逊和通情达理。最后是兰芝与仲卿分别的动人场面描写。夫妻共耳语,发誓永不离。“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比喻句形象地表达了二人永不分离的誓愿。语深情切,令人同情。“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离别时诗人的旁白。“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两句诗描写了二人分别时的表情和行动,举手作别,依依不舍,五内俱焚,忧伤难耐。这简单而具有抒情性的描写,不但渲染了诗歌的悲剧气氛,而且使诗歌意境更加哀婉动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这是诗的结尾。刘兰芝、焦仲卿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双双相向,日日和鸣,通宵达旦。活着不能相厮守,死了却能相向而鸣,并且“夜夜达五更”,这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这对青年夫妇爱情遭遇的不满和愤懑,也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是《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体现,其中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将全诗推向了情感的高潮。这种手法后人也多有模仿。“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3.理清本诗思路,明确情节结构。

训练3 全诗是根据怎样的线索叙述故事的?依据故事情节,本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给各部分拟写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点拨3 《孔雀东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为杰出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被封建礼教拆散爱情并双双被逼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幸福,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控诉了封建礼教及其家长制的罪恶。依据其故事情节发展情况,课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开端——兰芝被遣。

第二部分(第3—12节):发展——夫妻暂别。这一部分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3—7节)仲卿在母亲面前为兰芝求情;第二层(第8—10节)兰芝离开焦家之前的动作、神态;第三层(第11—12节)兰芝与仲卿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第13—21节):发展——兰芝抗婚。这一部分也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18节)兰芝的母亲谢绝媒人;第二层(第19—20节)兰芝兄长逼迫兰芝出嫁;第三层(第21节)兰芝再嫁时府君家迎亲的排场。

第四部分(第22—31节):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第32节):尾声——身化鸳鸯,相向和鸣。

4.鉴赏本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训练4 诗歌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点拨4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为我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首先是故事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

①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倔强果断的劳动妇女。她出生在一个家教极其严格的家庭,自幼接受文化教育和妇道培养,聪明能干,知书达礼,多才多艺。与焦仲卿结婚后,“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虽然如此,还是遭到焦母的无情驱遣。当她明白是婆婆有意驱遣她时,她一不做二不休,主动要求“遣归”。回娘家前对仲卿、焦母和小姑说的一番话,表现了她的言行果断有礼和不卑不亢。回娘家后面对众多追求者,她不为荣华所动,牢记与仲卿分别时的誓言,忠于爱情。后来在阿兄的逼迫之下,她不得不同意改嫁,但是内心的倔强使得她无法接受改嫁的事实,在婚礼结束之后“举身赴清池”,以死表明心迹。刘兰芝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物。

②焦仲卿是一个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但他与刘兰芝不同,性格上内刚外柔。他深爱刘兰芝,认为“女行无偏斜”,并且敢于在母亲面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样的话,但是他的行为仅限于此。当他母亲坚持要遣回刘兰芝时,他也只能顺从母亲意图,采取假离婚的方式委曲求全。他表面软弱,内心刚强,最终选择了以身殉情。

此外,焦母和刘兄诗中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足两个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