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2014高一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编辑:

2013-10-19

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2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3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和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并填入答题纸(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

3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赋税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2.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33.西汉时期,在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国并存

34.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代主要实行由上而下征召人才为官的察举制

35.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设置内阁取而代之

三、材料解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材料二 操纵人民的生死——这是帝王所拥有的权力。他明白,政府部门的行政错误可以得到补救,但一个被处决了的犯人就不能再让他生还,不比一根割断的琴弦还可在续上。他知道,有时候,一个处决案可以刑化德,是人弃恶从善。1683年,台湾被攻克以后,宫廷讲官和我讨论《易经》第56卦的卦象:“火在山上”:山的宁静意味着对罪犯的处理必须小心谨慎;火迅速的蔓延,燃烧起野草,象征着法律条文应该被迅速的稳定下来。我把这些理解为统治者在处罚时既要明快,又要细心:他的目的必须是惩一儆百。 ——史景迁《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②据材料二,找出康熙,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古代中国帝王处决犯人的目的、 “策略”及其原因

③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三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在州郡设立专门品评人才的“中正”一职,“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清赵翼《廿二史记》卷八)。……中正按照家世和行状品评本州本郡士人:家世,即祖辈资历、门户名望;行状,即言行表现、道德品质、才干能力。中正综合家世和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

实施中,很快就变成了单纯以家世选人、不管言行表现,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政治,被时人批评为“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高下”(《魏书•崔亮传》)。某些著名世家甚至从儿童起就垄断了官位,“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屠隆:《鸿苞节录》)……产生了“士人皆厚结姻缘,奔驰造请,浸以成俗”(唐杜佑《通典》卷14)的流弊。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采用推荐选拔,容易受荐举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标准很难统一,特别是中正官“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晋书》卷45),很不利于中央集权与整个国家的治理。 ----摘选自网络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分析归纳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②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实行对地主阶级的统治有何意义?

38.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列出(不低于10点,每条1分)

【总结】:月考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在高一阶段,大家一定要打好基础,为以后的高考做准备。希望大家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考试题

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