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模拟试题

编辑:

2013-10-19

2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30.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的会旗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 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何作用?(4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6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 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 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迎考训练(一)

历史参考答案

31:

(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2分)

(2)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皆可)。(2分)

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6分)

(3)“文化大革命”。(2分)

成就: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2分)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4)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发展。反之,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4分)

【总结】:历史模拟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在高一阶段,大家一定要打好基础,为以后的高考做准备。希望大家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2013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上册

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