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编辑:

2012-08-09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2、称字

3、称号

4、称谥号

5、称书斋名

6、称官名或官地

7、谦称

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

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