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断句与翻译专项训练2016

编辑:

2016-06-04

考点二 翻 译

6. (2011•泉州一中阶段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赐嘉名为“阅江”云。   (选自宋濂《阅江楼记》)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即使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想着被天下后世效法。(其中“豫”“为”“法”为重点词语)

(2)皇上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下诏在山顶上建造一座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赏的乐趣。(注意“以”“诏”“同”,“建楼于巅”状语后置,句子通顺。)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到了我大明皇帝定都在这里,才足以与王气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南北无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清平,与天同为一体。即使是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想着被天下后世效法。

在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蜿蜒伸来。长江犹如虹霓一样盘绕在它的脚下。皇上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下诏在山顶上建造一座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赏的乐趣。于是赐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

7.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①,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①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1)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

(2)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参考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我父亲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恩泽,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句(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句(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封存了曹操给他的全部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一只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被授予偏将军一职,礼遇他很厚重。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关羽封存了曹操给他的全部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  (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9. 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

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当时的典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

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当时的典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10. (2011•泉州五中质检)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判断句“……者,……也”,被动句“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为采分点。

(2)“粹白”,理解为“美好”。“粹”,纯、无杂。“治平”,同义复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答案:(1)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

(2)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参考译文】

微臣司马光说: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高考语文断句与翻译专项训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课堂基础专练2016

高考语文科技文专练(带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