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年高考语文基础版提升检测题(含答案)

编辑:

2016-05-22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何须惆怅近黄昏

1948年,朱自清身体已因超负荷运转,招致严重的损伤。连续几日,胃痛不止,呕吐不已,体重不断下降,但他的精神却不萎靡,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他很喜欢近人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有一个同学看后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蒋介石则由“全国防御”转为“分区防御”。朱自清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他虽然感到自己生命已濒临黄昏,夕阳残照,为时无多了,但他已从大江南北隆隆的炮声中,窥见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并不落寞,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朱自清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开始大量呕吐,连续几天,连起床走动一下都感到费劲,体重从45公斤降至38.8公斤。但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在课堂上大吐,同学们连忙把他扶回家来。王瑶闻讯前来探望,朱自清疲惫地躺在床上,还一门心思记挂着上课的书,用细弱的声音说:“如果过三四天还不能起床,就请你代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这两门课。”可是,休息两天后,身体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了。

5月间,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这一反帝爱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6月9日,北平学生集会举行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当时,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包香烟要数万元。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他们发了一种配购证,可用低价购到“美援面粉”。这一香甜的诱饵,对贫困的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6月18日,朱自清正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吴晗来到他的家里,给他看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面写道:为反对美国之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德和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之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之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之一切施舍之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朱自清看毕默不作声,伸出颤动的手,拿起笔来,一丝不苟地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这一举动对自己家庭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影响。晚上,他在《日记》上写道: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用要减少六百万法币。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子,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夏天到了,朱自清的健康毫无起色,胃疼与日俱增,身体极为虚弱,但他仍不肯静下心来休养,只要疼痛略好,就伏案继续编《国文读本》,读自己喜欢的书。他还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看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有时,晚上还练习书法。7月中旬,他主持完成了闻一多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又开始整理闻一多手稿。他衰弱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持了,但他还勉强支撑着。

8月6日早上4点钟,朱自清胃部突然剧痛,诊断为胃穿孔,手术后情况尚好,他自己也很乐观。10日,病情突然变化,有尿中毒症状。朱自清虽然感到难过,但神志还清楚,安卧在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睡着。他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强睁开眼睛,看了看环守在床边含着眼泪的三个孩子,用颤抖的手抓住坐在榻旁的陈竹隐,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说完吁了一口气,似乎了一件心事,又平静地睡去。

12日8时,他开始昏迷,不久,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文宗与世长辞了!时为公元1948年8月12日11时40分。享年51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8年国共两党战争不断,朱自清敏锐地感到时代的气息,内心充满喜悦,因此更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情。

B.当时上海学生、北平学生及知识分子举行了各种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其目的在于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扶植。

C.国民党发行的可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之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非常贫困。

D.朱自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病情也每况愈下,年仅五十一岁就过早辞世,主要是由于他不肯购买国民党发放的美援面粉。

E.朱自清临终前仍不忘叮嘱家人不要买国民党发放的美国面粉,充分体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感和高尚的节操。

【答案】CD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朱自清明知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却仍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6分)①国民党政府发放可低价购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其目的是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本质乃是配合美国的扶日政策;②当时的知识分子为反对美国的扶日政策,为抗议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发起了拒买美援面粉的运动;③朱自清作为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并认为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朱自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坚持“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6分)①朱自清虽然病体虚弱,精神却不萎靡,仍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②他在健康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坚持上课,直到不能完成授课才卧床休息,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③他在家境贫寒、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④他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仍然不肯彻底休息,稍有好转便继续编写教材,按照计划读书学习,并继续对闻一多著作的整理工作。(答出三方面即给满分)

【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朱自清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鼓舞、警醒自己,并以实际行动来加以践行。你如何看待朱自清最后这段生命历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8分)观点一:“何须惆怅近黄昏”体现了朱自清执着于现实、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①当时朱自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濒临黄昏,时日无多,但他预见到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正是以此种精神来践行的,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③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他以自己的执着与乐观使得自己最后的人生旅程无须惆怅。观点二:朱自清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固然令人钦佩,但其消耗生命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1)当时朱自清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对时局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胜利指日可待,祖国前景一片光明。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保重身体,留待更需要自己的时候发挥力量。(2)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一种消耗生命的方式不断工作,无论是带病授课还是坚持文字工作,都对他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3)朱自清是一位有才华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本该在新中国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却不能为国为民珍重自己,实在令人惋惜和遗憾。观点三:朱自清作为知识分子执著于现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学子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1)人的生命总有走向终结的时候,而人生的价值并不以生命的长短来计量,而是以其为社会为人民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2)朱自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能够保持对时事的清醒认知,坚持自己的良知和节操,耗尽生命努力工作和读书,这样的“黄昏”当然无须惆怅,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3)人无论处在何种境况之中,都要尽一己之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要做无谓的慨叹和伤感,这才是当今知识分子所应持有的操守和决心。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课表卷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答题时对每个段落进行归类,得出关键词语,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续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主题相应。(4分)

诗人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是的,只要心中阳光闪耀,拥有快乐和梦想,生活无论什么样子,一定都是美好的。残月生凉,我们会心怀团圆的温暖;秋花凋殒,我们会嗅到春泥的芳香; , ; , 。

【答案】黑夜未央,我们会感受黎明的萌动;孤雁长鸣,我们会听出奋争的高亢。(每一句2分,句式1分,内容1分。)

【试题分析】从题干要求看,应另外写两句话,主题相应;从所给文段来看,中心句“只要心中阳光闪耀,拥有快乐和梦想”揭示出文段主题是积极向上的,只要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生活就是快乐的,充实的,考生所写句子也应反映这个主题。从上文看,仿写句子的句式要与“残月生凉,我们会心怀团圆的温暖;秋花凋殒,我们会嗅到春泥的芳香”一致,每个句子应由两个分句组成,两个分句之间语意转折。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古人说的“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这句话可以从两层意义上去理解。一是看人, ① 。有的人,看上去挺精明,但工作不好好干,整天为个人事忙忙碌碌;而有的人,看上去很平凡, ② 。如果没有把握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评价一个人。二是做事, ③ ,拥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我们的社会建设就会更稳更好地向前发展。

【答案】①不要看表面现象或者要看实质。②但工作踏实肯干(业绩突出)。③不要图虚名(华而不实、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或者要务实做实事。(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2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学大师启功活了93岁,他一生无儿无女,早在生前,他就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的两百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曾执教过的北京师范大学,而自己却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启功老人去世后,留下了满满一柜子遗物。大家以为留下的是一些珍贵字画文物古董,等柜子一打开,人们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儿童玩具。原来,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事儿,就是玩儿儿童玩具。老人说:“哎,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你饥饿的时候,你觉得最需要的肯定是面包;当你最寒冷的时候,你觉得最需要的肯定是棉袄;当你无家可归的时候,你会觉得最需要的肯定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家。然而,当你都拥有了这些之后,你还需要什么?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成功?名望?金钱?

人需要成功、名誉、金钱,难道错了?没错。但如果我们再仔细深入地想想,就会发现,它们只是人们需求的一种表象,一种载体。

我们为什么需要成功?是因为我们需要喜悦和快乐!

被英媒体称为“东方之星”的丁俊晖,八岁开始辍学进行封闭式练球,十几岁就取得辉煌成绩,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问他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遗憾。他说他想要的人生应该是舒服的人生,应该是没有受到打扰和没有太多压力的人生。而他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人生状态,他觉得还是很压抑。同时,他也很遗憾没有一个像其他孩子那样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由此看来,丁俊晖虽然成功了,但感受到的不全是喜悦和快乐,喜悦和快乐的人生才是他想要的人生状态。

国学大师启功活了93岁,他一生无儿无女,生前就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的200多万人民币全部捐给了北师大,自己却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子里。他去世后,留下了满柜子的遗物,人家以为是什么珍贵的字画文物古董。等打开柜子,人们都傻了眼,那是一柜子儿童玩具。

显然,启功老人追求的并不是金钱。至于名望,或许对于他这样一个才华出众,出类拔萃,品德高尚的人来说,也是无需刻意去追求的。启功老人说过: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找乐子。显然,启功老人对人生看得那么简单通透,人生就是为了活得快快乐乐,所以他到老了还保持一颗永远跳动的童心。

王世襄是知名的文物专家、收藏家、大学者,可他却并不在乎这些成就,自称是专业玩家。当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课堂上他居然臂上架着大鹰,怀里揣着蝈蝈,这样的举动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王世襄在收藏、鉴定等方面赢得盛名,却依然我行我素,玩耍人生:秋斗蟋蟀,冬怀鸣虫……养鸽飞放,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玩得不亦乐乎。他笑呵呵地总结自己玩耍的一生说:玩即学,学亦玩。他还说:我活下去,就是整天琢磨着怎样好玩,玩开心,不虚度,找快活的事儿做。王世襄老人活了95岁。由此看来,王世襄老人追求的确实不是什么成就,而是寻找生活的快乐。

不管你追求什么,其实都无可厚非,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反省:这样做我快乐吗?

不论追求什么,也应该顺其自然,树立小目标,收获小喜悦,收获自信,再确定较高的目标去努力。一边努力,一边审视自己,看看自己的潜质,问问自己的心灵,才能自信快乐的前行。收获小喜悦,小快乐,才去向更远大的目标进发,这样才是理智的。盲目的追求而忽视自己对快乐生活的感受,只能徒生苦恼而得不偿失。

功名,金钱和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将是过眼浮云,如果不能给人带来喜悦和快乐,求之何用?快乐的生活才是最值的生活!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讲述了启功大师的故事,分为两段,第一段讲了启功大师在生前将自己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曾执教过的北京师范大学,而自己住陋室,生活节俭;第二段讲述了大师去世后遗物竟是一箱玩具,揭示出大师的人生追求——快乐。据此,可以得出作文立意:追求快乐的人生,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快乐,物质与精神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015-2016年高考语文基础版提升检测题(含答案)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语文试题栏目。

相关链接

2016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形象专练  

2016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