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6学年高考语文同步基础提升检测(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6-05-22

2016学年高考语文同步基础提升检测已经为大家整理出炉,希望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第Ⅰ卷 阅读题。

汉代诗歌中真有价值的,要数乐府歌诗和文人古诗两大类。前者的多向探索,恰为后者的定格定型创造了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乐府歌诗在两汉诗歌的整个转型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而转型的结穴点则落到了文人古诗身上。

乐府歌诗在古典诗歌意象艺术演变史上有其标志性的意义,主要之点便是传统“比德式”思维模式的解体。秦汉以后,新兴官僚政治以“外儒内法”为指导思想,礼教人伦的全面控制能力有所减弱。尤其民间社会里普遍关注的是各种民生现象,所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恰当地显示了民间歌咏所由产生的动力机制。正是在这一心理机制的广泛作用下,“因物兴感”的意象思维活动才得以突破“比德式”的框架顺畅地运行,人的活生生的情感体验亦能自由地转化并结晶为诗歌意象,这便是意象艺术开始发达于两汉乐府歌诗的原因。

不过,以乐府歌诗为代表的古典诗歌意象艺术,在形态上仍是不够完整的。最能体现乐府特色的叙事诗,通常以人物、故事、场面为表现重点,写作主要依靠“模拟”(叙述和描绘的艺术),而非“意象”。至于说理诗,其打动读者的方法往往凭借比喻、夸张、对比、排偶等修辞手段及采用格言警句来阐述道理,有一定的形象性,也称不上真正的意象。乐府歌诗里较能体现意象艺术的,主要是抒情类作品,而其情意内涵似还缺少生命意识的清醒反思。

现在来看文人古诗。文人创作群体的自觉即意味着诗的自觉时代的到来,而文学形态的诗造就了诗的文学体式,那就是五言诗体。就声律而言,五言诗以“二/二/一”的音响组成节拍,化板重为灵动,变平实为流走,加以奇字句的结末一拍有半个音阶的休止符,正好便于间歇顿宕。这种在整齐中寓有变化错落之致的声律,与汉语以单音节为基干的语言文字性能恰相适应,故而五七言诗终能发展壮大为古典诗歌的主导形式。从语句表达功能着眼,“三字尾”作为意群的组合,天然地适应于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自由搭配,进而将整个五言句明晰地划分为“二/三”两个意义段,于是一句诗便能顺畅地表述一个完整的语意单位。

文人古诗还促成了诗歌意象艺术的完形。意象艺术的完形,首先得益于先秦“比德式”思维的解体。与此同时,东汉中叶以后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更使敏感的下层士子产生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并普遍渗入于文人古诗之中。这些作品多表现游子思归的情愫,但不限于单纯思念亲人或感叹失意,常将个人命运提到“忧生”的层面上来思考,成为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它让诗歌创作真正成了表达个体生命体验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而这正是诗歌艺术形象得以明确树立的前提。

(节选自陈伯海《唐前诗歌意象艺术的流变》,有删改)

注:“比德式”思维,由孔子开创,指的是自然物的性质特征与人的道德、品格、情操有相似之处,自然物的某些特征能使人联想起某种美德。

1.下面不能说明乐府歌诗在两汉诗歌转型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的一项是( )(3分)

A.乐府歌诗的多向探索,为文人古诗的定格定型奠定了基础。

B.乐府歌诗“因物兴感”的意象思维活动突破“比德式”思维模式顺畅运行。

C.乐府歌诗的产生,缘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心理机制的广泛作用。

D.乐府歌诗里,人的情感体验结晶为诗歌意象,意象艺术开始发达。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乐府歌诗中最有特色的叙事诗以叙述和描绘为主,并不能体现乐府歌诗在古典诗歌意象艺术演变史上的标志性意义。

B.与乐府歌诗作为民间歌咏没有自觉创作意识不同,文人古诗创作群体的自觉意味着诗的自觉时代的到来。

C.五七言诗终能成为古典诗歌的主导形式,其主要原因是奇字句特点带来的间歇顿宕使得诗歌声律整齐中寓有变化,错落有致:

D.五言诗能使一句诗顺畅地表述一个完整的语意单位,在于“三字尾”很适合作为意群的组合,与前“二”一起形成“二/三”两个意义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提取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比对选项的说法与原文是否一致。该题三项与原文表达有别。A.文中说“乐府歌诗在古典诗歌意象艺术演变史上有其标志性的意义,主要之点便是传统‘ 比德式’思维模式的解体”,而其表现之一是普遍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虽然乐府歌诗叙事诗主要采用“模拟”而非意象,但可以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乐府歌诗作为民间歌咏没有自觉创作意识”文中没有依据。C.“五七言诗终能成为古典诗歌的主导形式”的原因在于“五七言诗整齐中寓有变化错落之致的声律,与汉语以单音节为基干的语言文字性能恰相适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文本,概括汉代诗歌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

【答案】(1)促成诗歌意象艺术的完型(或“诗歌意象艺术明确树立”,或“突破‘比德式’思维模式”)。(2)使“五言诗体”得以定格定型。(3)使诗歌真正成了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艺术手段(或“诗歌有了生命意识清醒反思的情意内涵”)。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①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②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③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④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

D.至心尚之 尚:尚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意。D项结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尚”应该译为“尊崇、崇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3分)( )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