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一说课稿 > 历史说课稿

初一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格式

编辑:sx_yanxf

2016-07-25

转眼间初中新的课程又将开始,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初一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格式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另外,知识讲解上,可把氏族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分析作为难点对待。

(二)备课主要思路

1.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 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是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典型故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讲。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与欲望。注意问题:明辨神话传说和依据考古科学的断定,明确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最终归结到人是由古猿变来的。

2.“我国最早的人类”一目应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图片获相关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投放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把握基本知识,如地点、年代、 产生活、地位 等,教师结

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适时点明一点: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3.“北京人”的发现,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师补充介绍:第一,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第二,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讲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而是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补充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述能力。教师结合学案提供的表格,提醒学生从前额、眉骨、颧quan骨、嘴巴、下颏ke等5个方面观察对比。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教师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4.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应使用投影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案中已列出ABCD4个空格,学生可能只想到1中可能,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补充。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但是最终的表达还要回归课本,火的作用用途有具体的4个方面,我也给出ABCD让学生清楚条理的理顺出4个方面,培养学生自己一丝不苟的认真梳理,不可丢三落四。火的意义则要用总结性的语言得出结论。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然后,可让学生看课本第一幅彩图《北京人的生活》和第3页的图画,“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让学生浮想联翩,自由表达。但不外乎集体行动、采集狩猎、火烤食物等主要环节情境。情感目标可落实以下几点:珍爱集体、团结协作;适者生存、学会生存;勤劳+智慧,克服困难。

6.教师请一学生读“活动与探究”之中“1.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山顶洞人”这一子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阅读后,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第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效果更好的幻灯片),并请学生朗读课文有关的小字部分。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能够说明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 同时可补充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等知识,

7.“氏族”这一概念对初一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作为讲解的难点加以解释。首先让学生理解氏族是一种比原始人群更进步的集体组织,对其主要特点可抓准六个字给予通俗的解释:“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参见教法建议),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教师应适度提示学生比较的角度,抓准对应的比点。可列表如下:

五、重点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思路一: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

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标签:历史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