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一教案 > 历史教案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模板:第2课 

编辑:

2016-08-03

老师:刚刚我们学到了河姆渡人吃大米喝井水,那他们就吃这些吗?咱们吃饭时还吃些菜肉配着饭吃。那么他们当然也会弄些好吃的,看,那时候他们已经学会了饲养猪,羊等家禽。看这些出土的陶猪陶羊,充分的的说明了他们的聪明才智,顽强的与自然作斗争,过着幸福的生活。

板书:饲养家畜

老师:接下来我们会欣赏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大家看,这陶器看起来真旧哦,色

彩还挺单调,皮肤还挺粗糙。这是我们看来,但是那是七千年造出来的,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这简直是技术精湛啊!他们心灵手巧,看,这是他们制造的玉器和骨哨。他们已经学会开始打扮自己了。(用ppt)

板书: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老师: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老师提示:看老师的板书,总结在一起大体上这题就回答出来了)

同学们大体回答成: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会挖掘水井,过定居生活。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接下来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熟记黑板上的内容。做到当堂课,当堂清。然后老师问黑板上的内容,找同学们来回答。

本课第二部分(总计用时15分钟) 老师: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想象中的半坡人生活的图景用语言、动作展现出来。现在大家开始阅读书第八页至第九页,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

同学准备时间5分钟

老师:现在请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风采。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就说我们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副食还有鱼,肉,白菜,芥菜等等。有这样的美味大餐,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掌声)

学生板书:食物种类丰富,鱼、肉、蔬菜

学生B: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这种工具更加锋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板书: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学生C: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发明。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掌声)

学生板书:种植粟

学生D: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

瓶,红色的底色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色彩艳丽,被称做彩陶。

板书:制造彩陶,刻画符号

学生F:我们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热闹了。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是家族成员的住处。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冬暖夏凉。

板书: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根据ppt展示,讲述分析同学们的扮演

老师:对,如同学们所说,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看这是那时他们使用的石斧,石刀和木耜(用ppt)

老师:看ppt这是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想一想请根据地理知识,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结构的房屋?

同学:他们地处黄河流域,那里比较干旱风大还冷

老师:对,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老师:看,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上所刻画的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的文字雏形。(用ppt)

老师:半坡原始居民也学会饲养猪狗等动物,他们还会用骨制箭头、渔叉鱼钩打猎捕鱼,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他们还学会纺线织布制衣。大家看这是他们出土的纺轮骨针渔叉鱼钩(用ppt)

老师:这就是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窖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说

明他们已经学会种植粟,而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老师:下面分成小组形势,探讨一下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探讨2分钟

学生:相似之处1、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并转向定居生活。2、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搭建房屋。3、都会制造陶器。4、农耕外渔猎依然存在。不同之处:

河姆渡居民地理位置:长江流域。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农作物:水稻。生活:挖井 半坡居民地理位置:黄河流域。房屋样式:半地穴式房屋。农作物:粟。生活:普遍使用弓箭

本课第三部分(总计用时10分钟)

学生共同阅读大汶口原始居民 老师板书:大汶口原始居民 板书依次分别为: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农具发达

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 陶器有黑陶、白陶,质量很好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老师:想一想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随葬品多少的现象出现?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商品交换日趋频繁,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消费单位,剩余产品被用于交换。过去的“同族共产制”就逐渐为财产私有制所代替。从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随葬品的情况可以看出,私有制已经出现,并且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领们的财富不断扩大,权力也在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在各氏族之间开始了战争,氏族首领把俘获来的别的氏族的成员变成了奴隶,在同一氏族内部,由于贫富差别的增大,也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社会阶层。这样,对立的阶级产生了。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填写表格。(用时5分钟) [投影显示]

(该表可在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填写)基本要求:

巩固运用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D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出现

解析:过定居生活的关键是要有固定的食物来源。以采集、狩猎为生,食物来源不固定,食物不充足,故必须经常迁徒。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因为开始了农耕生活,有了固定、充足的食物来源,因此,具备了过定居生活的关键因素。建造房屋是定居生活的产物,而不是前提。

答案:B

看完精品学习网推荐的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模板,相信大家现在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好的规划了吧。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教案怎么写《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16课  

标签:历史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