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语文 > 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6)

编辑:sx_bilj

2014-10-27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6),供大家参考。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了“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知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繁衍(yǎn) 囊胚(nánɡ pēi)

蟾蜍(chán chú) 哺乳(bǔ)

脊椎(jǐ zhuī) 性腺(xiàn)

胰蛋白酶(yí méi) 分泌(mì)

濒临(bīn) 孵化(fū)

二、词语释义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旧式的狭长桌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神通,宗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夭亡:短命,夭折。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难能:不易做到。可贵,值得宝贵。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三、语句解读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以上语句充分表现了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

四、作家作品

谈家桢(1909—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  胚胎( )

濒临( )  蟾蜍( )

免疫( )  细胞(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性繁植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B.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

C.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溶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D.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拨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临,面对)

4.下列句子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

A.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B.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C.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D.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5.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

A.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C.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二、整体感知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指出它们的不同点。

⑴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⑵科学家在鱼类、两栖类克隆成功以后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2.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⑴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⑵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⑶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

⑷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

3.本文要向读者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开头却从细菌、葡萄、仙人掌、草莓等说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文中也说“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而该部分的标题却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能修改这个标题,使之更科学合理吗?

三、课内阅读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实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第1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切准备”具体指什么?请用横线在文中直接标注出来。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3.第3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美研究显示  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

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最新研究结果说,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故目前没有可能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生殖性克隆。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沙滕博士等人,利用现有4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对724个恒河猴卵细胞进行克隆操作。研究人员共获33个克隆猴早期胚胎,但将其移植代孕动物体内后,这些胚胎经过初步细胞分裂无一真正孕育。

科学家们对此分析发现,克隆猴细胞分裂看似正常,但细胞内染色体实则出现紊乱。通常染色体在复制和排列过程中需要借助纺锤体,可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不仅如此,对克隆猴细胞纺锤体形成至关重要的绝大多数蛋白质也出现缺损。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已有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羊、鼠、猪、牛和猫等动物,但研究表明,现有技术对灵长目动物并不适用,其原因可能在于灵长目动物繁殖过程中,对纺锤体组装的要求,比其他哺乳动物“更为严格”。

匹兹堡神学院教授特纳评论说,沙滕等人的研究展示了灵长目动物克隆的难度,从而为“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提拱了迄今最为有力的支持。(车水 编译)

1.第一段中加点词“固有”“生殖性”能否去掉?为什么?

2.试分析第二段中“4”“724”“33”几个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克隆猴细胞分裂时其内部染色体出现紊乱。

B.在通常情况下,纺锤体有助于染色体的复制和排列。

C.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

D.蛋白质对形成克隆猴细胞纺锤体比较重要。

4.“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与“美研究显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否合理?为什么?

☆新题探密

句式变换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

A.他把报纸撕破了。

改为:报纸让他撕破了。

B.难道你该这样做吗?

改为:你根本不该这样做。

C.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     改为: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D.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   改为: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答案:C

☆写作小练笔

对未来世界,人们有许多预言:比如说,科学技术会如何先进,可能会出现克隆人类,是祸是福,众说纷纭;再如,某一天有外星人造访地球,或许会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或许导致人类的毁灭;再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会变得更美好,或者相反,更恶劣……不过,不论你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世界的未来,你的明天,都是你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那么,你将如何预言未来呢?你将如何设计你的明天呢?请你以《××的明天》为题写一片段。

☆作文素材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