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阅读答案 > 记叙文阅读

阅读初中记叙文《失踪》附答案

编辑:

2014-08-11

参考答案:

17.儿子小宝用攒的钱买了一台电扇给奶奶送去,引起了一场虚惊,唤醒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2分)

18.儿子没跟我和妻子打招呼擅自去了奶奶家,让我们以为儿子失踪了。(1分)我平时对母亲关心少,母亲好像失去了儿子。(1分)表现了我对母亲关心不够的愧疚、自责之情。(1分)(共3分)

19.这两个词是描写我和妻子赶去认人的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担心,想知道尸体是否是儿子的急切心情和走路不稳的情形,(1分)表现了我和妻子对儿子深深地担心和爱。(1分)(共3分)

20.略

21.现在的人把主要的精心放在下一代身上,却忽略了老一辈的感受,我们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老人,他们更需要关心。(意对即可,3分)

【解析】

17.试题分析:概括故事的情节,交代清楚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时还要交代时间、地点等。如本文,人物:小宝,起因:奶奶的风扇坏了,经过:小宝捡垃圾以及独自跑回乡下送风扇并照顾不小心摔倒的奶奶,结果:唤醒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18.试题分析: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和深层来理解。表层:儿子失踪了;深层:我对母亲缺少关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与深层两个角度来理解。表层即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概括;深层即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一个理解把握。

19.试题分析:作者为了表现我和妻子对孩子的担心,用了“跌跌撞撞、赶”这两个词语,从而也与我对母亲的缺少关心形成对比,引发我们读者的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中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能力。

点评:赏析句中加点词表达效果:(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0.试题分析:此时我的心理活动,只要扣住“愧疚”来揣摩即可。示例:妈,这么长时间没回来看你,你还这样关心我、理解我,我连你的孙子都比不上,以后我会常回家来看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一定要围绕文章的前后文作出合理的揣测即可。如本文扣住我忽视母亲多时产生的愧疚心理来揣测我的心理活动即可。

21.试题分析:读了本文后引发的思考围绕“我们只关心下一代却漠视了上一代”这一重点来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写作主旨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最简单的方法即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要写孩子的失踪,为什么要写孩子为奶奶买风扇等。

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给您带来的初中记叙文《失踪》附答案,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标签:记叙文阅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