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证券从业考试《投资分析》要点:第三章(2)

2014-12-05 10:31:24 字体放大:  

二、货币政策

1.作用:调节总供给、总需求,控制通胀,调节消费/储蓄比,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2.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缺点在于效果太猛烈。

(2)再贴现政策:包括再贴现率和再贴现资格条件,前者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后者着眼于长期资金流向,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重点为传导机制。

(3)公开市场业务:外汇公开市场业务1994年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1998年开始,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

【点拨7】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l2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011年以来,又多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调节经济中的流动性松紧,从而与央行票据共同成为我国现阶段最为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以行政命令等方式,包括利率限额与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流动性比率或直接干预等。

(2)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4.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5.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利率:加息,股价下跌;降息,股价上涨。原因是,加息,内在价值下跌,股价上升:加息,公司融资成本上升,利润下跌:加息,银行储蓄更有吸引力,资金从证券市场分流出。

(2)公开市场业务:是宽松货币政策的利率影响机制,并直接影响国债市场供求;央行票据影响市场利率变动;外汇储备增减直接影响市场资金量。

(3)调节货币供应量: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央行票据、外汇储备等方式。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比如信贷规模控制。

【点拨8】加息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股市的最终走向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一个合力作用的问题。

三、汇率

1.含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2.汇率制度

(1)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根据货币的市场供

求变化,央行不干预。

(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央行的干预类型包括平滑波动、逆经济风向而行、非官方盯住;干预方式包括有对冲与无对冲。

(3)目标区间管理:欧洲货币体系(EMS),采取的汇率制度,是指以中心汇率为基准上下浮动。(4)固定汇率:将汇率维持在某一目标水平,由此产生三元悖论(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只能得其二)。

3.汇率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一般原理:经济越开放,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越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越大。

(2)具体方式: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企业受益_股价和债券价格上,反之相反:汇率上升——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提高——带动国内物价上涨——诵货膨胀。汇率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需要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具体企业、政府政策等进行分析。

四、收入政策

1.含义:国家针对居民收入水平高低、收入差距大小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则和方针。

2.地位:更高层次调节,制约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力度和方向,最终通过它们来实现。

3.内容:总量目标着眼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目标着眼于处理各种收入比例。

4.机制:财政政策有预算、税收和国债控制等;货币政府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量、信贷方向与数量、利息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