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证券从业考试《投资分析》要点:第三章(2)

2014-12-05 10:31:24 字体放大:  

要点二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

1.含义

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

2.手段

(1)国家预算:财政赤字扩张总需求,国家预算支出方向调节社会总供求结构。(2)税收:调节和制约企业赋税水平,通过差别税率调控需求数量和供求结构,以进口关税和出口退税调节进出口。

【点拨1】税收政策手段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是调节经济的有力手段。在目前经济复苏尚未明朗、经济结构转型尚未成功之前,减税呼声此起彼伏、减税措施不断出台,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降低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低附加值出口产品的退税力度,也是最近几年来我国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调整经济结构、扩大

内需的重要手段。

(3)国债: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用于农业、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薄弱部门或瓶颈产业,调整固定资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调节资金供求与货币流通量;分流证券市场资金,削弱股市的资金流入等。

【点拨2】近二十年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提高,主要是为了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尤其是进行公共投资,比如修三峡、修高铁等。

(4)财政补贴: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

【点拨3】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的冲击,我国积极鼓励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以扩大内需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为此,国家对这些消费行为进行财政补贴.

(5)财政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各方各级政府、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资金管理权限和财力分配,调节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财力分配。

【点拨4】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中央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

(6)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将部分财政资金按照一定标准拨付给地方财政的制度,调节中央与地方的财力纵向不平衡,调节地区之间财力横向不平衡。

【点拨5】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保障边疆维稳、实现减排目标和减小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区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相对较大。

3.种类: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1)积极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增加财政补贴,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刺激总供给增加;

(2)紧缩性财政政策对股市影响相反。

【点拨6】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里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减税政策,以应对70年代石油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全面复苏。

4.要点

(1)了解经济界人士看法,关心政府要员讲话,据此预测政府可能的措施;

(2)根据过去经验,预期政策倾向和影响:

(3)关注年度财政预算,把握财政收支总量变化,重点分析财政收支结构,了解政府财政投资重点和倾

斜政策;

(4)分析相应政策对经济的综合影响,结合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做出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