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

2011-04-26 12:53:10 字体放大:  

四、辨析题

1.(√)。

2.(√)。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没有颁布课程标准。而是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加以指导。

4.(×)。学校教育不是随意制定的,它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5.(×)。地方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县、校不经批准无权变动。

6.(√)。

五、简答题

1.答:1)政治决定教育目的及相关内容。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要求。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主要取决于一定的社会政治,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要求。

2)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和保证国家的发展,牢牢地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表现为通过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任命聘用等,确保教育体现自己的意志。

3)政治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2.答: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大机器生产,要求广大劳动者懂得科学技术,通晓生产原理,掌握现代生产知识、技能。

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现代教育通过创建国民教育体系、普遍实施义务教育,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现代教育的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教育教学方法应用科学成果的比重越来越大。

3.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通过聘任确定了聘任人和受聘人双方的法律关系。聘任双方关系基于独立而结合,基于意见一致或相互同意而成立,并在平等地位上签订聘任合同。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作为聘任人,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教学、科研需要,自主确定教师结构比例;作为受聘人,教师有权根据本人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学校与教师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对于双方均有约束力。它以聘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聘任期满后校方可根据教师的实际表现及岗位需要等决定是否续聘;教师可根据单位工作情况、专业要求等决定留。

4.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来看,小学德育只有遵循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小学德育困素的影响。从区别来说,小学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5.(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课程计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二、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三、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