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是个馊主意?

2010-11-24 17:16:20 字体放大:  

要轮岗,首先要轮换教育局长或者校长,这样才能促使教育投资的公平,教育资源支配的公平,才能磨平重点和一般学校之间的差距。

稍微懂得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队伍的稳定。有的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孩子毕业,跟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孩子都摸透了,孩子的个性脾气,老师了如指掌,于是老师就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像培植花草一样,培土、施肥、浇灌、松土……慢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长大成人。而按天两头的换老师,必然产生乱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所谓优秀师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全班学生,无微不至关爱孩子的教师,只有这样,孩子就会在关爱中茁壮成长。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证实,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强并有自学能力,才是主要的。任何班级学生成绩都有差异,原因不全在老师。有位老师教实验班是全年级第一,同时代的一个普通班也是全年级第一(倒数),可见生源很重要。重点学校之所以升学率高,这是因为教育局把全市优秀生源都集中在那里了,所以普通学校校长说我只要有一个升学的,就比重点学校强了。足以说明,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是教育局自己。

江苏大学陈国祥教授认为,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发展。一名教师从适应学校环境到熟悉学生情况,刚要进入成熟与提升阶段,就要考虑轮岗的问题了。这不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会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困难。

不少家长和学校,一面肯定教师规模性流动有利于教育均衡,一面又对政策的执行保持着谨慎:现实操作难度较大。江苏一名乡镇学校的校长道出了担忧:名校老师到薄弱学校,我们很欢迎,但薄弱学校的老师到名校教学,也能享受同等待遇吗?

一些专家也提出,强制性的流动也应尽可能柔性操作,适度照顾教师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当教师流动成为自觉自愿、权益得到保障时,流动才有活力。

教师频繁流动也给教师家庭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教师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