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操作技能的形成

2013-10-08 14:49:19 字体放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精品学习网整理了“201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操作技能的形成”,希望考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多的收获。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一)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对所学习的动作技能及其结构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映象,并用它们来为所学的动作本身和结果定向。例如,在体育课的体操教学中,学生开始先学习有关的知识、要领,再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的表象。在以后的练习中,再现的知识和活动的表象将起到定向的作用。

(二)操作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就有效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第一,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第二,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凋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第三三,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而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第四,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也才得以实现。

2.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第一,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第二,动作结构。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问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第三,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步让位于动觉控制,而且肌肉运动的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第四,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四)操作熟练

1.操作熟练的含义

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它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第一,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第二,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第三,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第四,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为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等。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才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从练习曲线(图7—1)中可以看出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

\

图7-1常见的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

虽然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这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现象。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事实上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产生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此外,采取何种练习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操作技能的学习。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等。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前者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后者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毫无疑问,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运作,强化正确运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这些有关肌肉活动的各种感知觉与视觉、听觉有所不同,如果不经过训练,它们很难为个体明确地意识到,并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处于被掩盖的地位。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的现象,当然也就很难对动作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或控制。这样就容易导致技术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使操作技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以上是201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操作技能的形成的全部内容,更多考点请关注: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 >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