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2011-01-10 18:04:02 字体放大:  
编者按: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已有省份陆续开展中,为了使考生能顺利通过考试,精品学习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特收集整理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辅导资料供考生学习和参考。在此,小编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四个方面:

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第二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

第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

第四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

2、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3、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4、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⑴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⑵、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1、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

⑶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⑷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6、桑代克是联机理论的创始人,1896年在哈佛用小鸡做实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

7、 通过不断的“常识错误”而实现的。

8、 桑代克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9、 社会学习分析中控制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

注意过程调节者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