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陕西中学教育学知识要点考前必看:第五章

2011-05-10 15:09:28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第五章 课程

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新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需求、科技革新和儿童发展。

13、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4、课程的基本类型:①从课程内容所因有的属性来区分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②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区分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③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④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⑤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①对培养新的劳动者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②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

6、科技革新对课程变革所起的作用表现在:①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②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③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7、学生发展其制约性主要表现在:①对课程目标的制约②对课程设置的制约③对教材编制的制约。

8、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①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布鲁纳)②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杜威和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课程思想的显著特征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③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

9、中心学课程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

10、课程计划是指由课程权力主体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门类、课程设置顺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学年编制。

11、课程计划的内容:序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办法、课程管理。

1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

14、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指导意义:在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5、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教材,教学的主要媒体,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

15、新课程标准的特点: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②突破学科中心③改善学习方式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民的功能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6、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17、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间接性、具体性、多质性。

18、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①从学生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②从师资的条件出来开发课程资源③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④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19、课程资源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亟待加强②课程资源开发不能局限于编教材③课程资源开发要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