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1)

2015-01-09 12:07:12 字体放大: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实验法的内涵。

2.【答案】D。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3.【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征。

4.【答案】B。解析: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5.【答案】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6.【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居于第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解析:呼应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疑置惑,而在总结时释疑解惑。而悬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二者易混淆,考生需注意区分。

10.【答案】B。解析:发展性原则又称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的描述是该原则的典型阐释。

相关推荐:

2015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强化练习汇总

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