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试题

2016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编辑:

2016-05-24

(二)(13分)

《舌尖上的乡愁》

○1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地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也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2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3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4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5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烧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6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 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地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口,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7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的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上的福报。

○8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9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13、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A             ;以第B             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段○5和段○6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C             和D             的表达方式。(4分)

14、段○3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段○4中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什么?(2分)

16、谈谈段○7“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2分)

17、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曾:                               ○2拂: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画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之,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驰之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A                           B                    C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辍耕之垄上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其真无马邪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4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                     ,略写了                        ,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4分)

2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写作(50分)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我不再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 ;

○2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书写工整、规范。

题目二:没有太阳的地方,昏暗一片;没有太阳的时候,凄冷酷寒。太阳升起,光明无限;太阳升起,生机盎然。

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文内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大家对待任何一次考试都要当成中考,这样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