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考点

2016中考语文考前必备知识点:散文阅读

编辑:sx_jixia

2016-02-23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语文考前必备知识点

阅读理解小说·散文阅读

一、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1、小说的主人公。

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所谓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所谓典型意义是指人物的性格所具有的广泛的代表性。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语行动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入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节就是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小说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即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过程。划分情节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人手:

(1)依时空的变化划分(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

(2)依场景的转换划分。

(3)依相关材料的角度变化划分。

(4)按描述内容的角度。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

(6)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分析情节还要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即线索。线索有明暗之分,作正面描写的叫“明线”,作侧面描写的叫“暗线”。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分析情节结构要和人物性格的分析结合起来,看它是否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4、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描写环境有两种:一是自然环境,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地理风貌等,这些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衬托人物心境,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积极作用。一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家庭陈设、社会风俗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反映的社会情况和人物关系,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分析环境描写要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起的强化作用,对主题所起的暗示作用。

5、分析和归纳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通过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在分析小说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要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见说法。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

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但一经布局谋篇,其“神”始终不散。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如抒情散文一般都是以某种感情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应抓住所托之“物”、所借之“景”进行分析。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

三、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线索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①以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为线索。

②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③以物(或物的特征)为线索。

④以人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题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