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考点

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讲解

编辑:sx_jixia

2015-11-11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中的重头戏,一般都是给定句子要求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呈现形式是主观题。但从平时的复习模拟与高考阅卷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还没有很好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方法,译出的句子常常错误较多,甚至还常闹出笑话。

所谓文言翻译主要是“直译”,也就是能够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句子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并做准确解释落实,还要准确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相比之下意译难度大一点,因为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意译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转述法,二是凝缩法。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方法,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要求,其意思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合理表达,这就叫转述法。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

无论哪一种翻译,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常说的译文能够达到“信、达、雅”。所谓“信、达、雅”最早是清人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和《原富》等西方名著后,提出的三条翻译原则。这三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古文翻译。后来一直作为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信”,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著,不歪曲原意,不得任意增删、添枝去叶;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准确性要高,达到可信、可靠、真实。所谓“达”,是基于“信”的进一步要求,即译文要通顺流畅,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如果翻译出来的句子读起来别扭艰涩,就是没有做到“达”。这两条是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至于“雅”,则是精益求精的提高与完善,要求文字生动而有魅力,既符合现在汉母语的基本规范,又能体现和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使译文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值得欣赏;如果原文含有比喻、排比或对偶等修辞方法,译文一般也要译出来,可以使得译文保持原来的形象生动。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有人编了一个顺口溜: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总之,古文翻译怎样做到信,达,雅?以下四个供大家参考。

 一、是对原文应有一个整体的比较准确的理解,正确把握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差异

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意义,作者的观点或思想情感是在全文的各处中体现出来的,而每一个句子都要有所体现。准确的翻译基于准确的理解,理解准确才能使翻译准确。因此翻译之前必须先读懂,读通原文,切忌一知半解,这样的译文,是不可取的。准确理解原文的关键是注意文本的内涵,词句的语境意义,古今不同的句式和含义。特别是古今不同的词义,—定要根据语境认真推敲,切不可望文生义,如:

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有学生常常这样翻译:庭院中有枇杷树,是我在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盖子一样了。

这样的译文首先是“信”出了毛病,“达”与“雅”也成问题。若是“我在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那这枇杷树与上文写妻子的内容脱节了。归有光写他的妻子嫁来后的生活片段,写到妻子去世,小轩黯然破败。枇杷树本来是无情植物,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所以应该这样翻译: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常有学生没有读通前面的整体文意,可能会对最后这一句望文生义而错译,意思与原意相反。主要对“区区”与“废远”的含义弄错,译成:祖孙二人,更加相依为命,这样我不能凭借小小的一点私事而废弃了远大的事情。

从文本前面的内容中我们知道这是李密对于朝廷“辞不赴命”的一个主要借口。前面讲了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微不足道,但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废远”是“弃养而远离”的意思。而不是“废弃了远大的事情”。

3、(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08年全国卷Ⅰ)

译文: ⑴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⑵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第(1)句注意“日”为名词作状语 ,“哺”解为吃、“莫”译为不如;第(2)句注意前一个“君”为名词,第二、三个“君”的分别为名词与动词。“兄”前一个为名词,后一个活用为动词。4、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5、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

例4“睡”的古今义有所不同,秦汉时作“瞌睡”讲,不能理解成“睡觉”,这在情理上也是讲不通的。“时时睡”是说孝公在听卫鞅讲话时,常常打瞌睡。例5的“诬”也不能理解成“诬陷”,先秦时还没有这个意思,应解作“欺骗”,“非愚则诬”是说:(这种做法)如果不是愚蠢上当的,就是说谎骗人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