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模拟题

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完整版)

编辑:

2016-02-17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相天子(      )    ②汝等勿鄙人短(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谓菊       太宗尝谓皇属曰    B.长自深宫     自非亭午夜分

C.夫贵为天子   则念耕夫          D.皆谦德也     火伴皆惊忙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4)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甲乙两文中周公和太宗都以自身经所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甲文表现周公做法的句子是:         ,         ;乙文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            ,           。

(5)读完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实际,淡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①“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②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 ,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③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 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④小善、小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⑤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 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⑥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 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

11.依据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第①~②节,具体解释:

2.第③~⑦节,提出分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

3.第⑧节,总结归纳中心论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12.第⑦节中引用俗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哪些作用?(3分)

13.请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②节引用韩愈的话是为了阐明做合适的事就是“应该”,解释“有为”的内涵。

B.格言“喜则易动善念,怒则易动恶念”可作为第③节的道理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C.第⑦节加点的“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大恶”是由“小恶”发展而来,不排除特例。

D.第⑦节画线句对分论点“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作补充论述,使论述更全面客观。

14.阅读下列材料,区分材料所述行为是“大善”还是“小善”,结合文章阐述理由。(3分)

四川雅安4月20日发生了7.0级地震,首批解放军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内向震区派遣救援力量。当日,武警四川总队、水电、交通部队、警官学院共计2500人已携带专业救援器材,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另外,武警四川总队1500 名、重庆总队1000名兵力分别在成都、重庆做好增援准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美好的相遇

马国福

春夏之交的日子里,我经常清晨四点多醒来,是鸟声把我唤醒的。醒来了,就不再赖床。推开窗子,看树上的鸟儿,小区里的草木。小区的透风墙上丝瓜花藤蔓一点一点向上攀着,如同攒足了劲,憋住气,吹起号子的少年,鼓着腮帮子,将年少的梦想吹向远方。朝霞朦胧如纱,笼罩在头顶,微风荡漾,轻缦薄纱,一点一点飘散开来,风如水,轻轻荡开,如纯净的嘴唇,把最初的爱和吻印在朝霞这多彩的纸上,这唇痕如印章,落在清晨湛蓝的天空书页,做一次提纲挈领的完美收场。世界静极,只有一根根藤蔓,柔柔地举起黄色的喇叭,对着蹲在枝头的鸟雀,轻轻诉说春天里那些美好。

活在城市,我们被汽车喇叭、声屏广告、娱乐八卦、垃圾信息、股市涨跌声、市场吆喝声围剿,多久没有倾听鸟声了?多久没有注视过一朵花从肺腑里捧出芬芳,向天空献诗?多久没有放慢脚步,看泥土间的虫子,弱弱地迈着米粒般的脚步,丈量美的距离?

向鸟学习朴素,向植物学习安静,向天空学习丰富,这应该是一个行走在文字阡陌的城市人每天的必修课。这些声、色、光、物构筑的美学元素,是一块最自然的画布,是一颗宁静的心灵皈依尘世静美的精神肌理。

长期的文字浸染,让我养成了敏感地留意凡俗点滴的习惯。有一次在早晨上班的路上,我看到过一个捡拾废品的人将头伸进垃圾箱里,用手中不长的铁勾翻来覆去翻箱子里的废品、垃圾。他踮着脚尖,身子弯成一张拉满的弓,可以想象的到,他深入垃圾箱里的脸,因为身子的倾斜、弯曲而涨得通红,于他而言,箱子里的恶臭、腐朽、糜烂之气仅仅是一种不存在,因为他眼里只有有用的,可以再利用,换来另一种价值的存在。很快,他捡到了几个饮料瓶子、废纸板。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了令我心头一热的一幕。另一个蹬三轮车的收拾废品的人路过他,看到他蛇皮袋里鼓鼓的物品,向他伸出大拇指,点点头,夸他起得早。他羞涩地笑笑,样子憨憨的,看着同行堆满废品的车箱,也慢慢举起了大拇指。

大拇指遇到大拇指,这是心底的坦然对坦然的欣赏,这是把生活的负数变成正数的默契交流,这是把尘世的艰辛打磨成人间的至味幸福的简单诠释。我相信,很多人对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者嗤之以鼻,甚至绕而远之,唯恐那一丝异样的气味,浸染他们身上的体面。可我看到的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秩序,那一刻,肮脏不存在,卑贱不存在,丑陋不存在,只有一种力量从尘埃里升起,将一种信念缓缓点亮。因为,美的存在,不是因为身上披了多少光彩荣耀,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秩序如定海深针把我们对生活的爱和热磨砺成一种激流澜涛前岿然不动的强大。美的相遇并不是因为掌声对掌声的回应,也不是因为荣耀对风光的映衬,而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体恤、欣赏、懂得。

美是内心悠然的秩序,是无言的默契,是一束目光对凡间事物的坦荡欣赏。许多美,犹如不起眼不知名的花,静静地在无人注目的角落里兀自开着,只等着一颗丰富而又敏感的心去路过。

(选自《杂文报》,有删节)

15.选文第一段中写了哪些美好的相遇?请一一列举出来。(3分)

16.选文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这些声、色、光、物构筑的美学元素,是一块最自然的画布,是一颗宁静的心灵皈依尘世静美的精神肌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