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山东中考 > 德州中考 > 德州中考招生

德州市2016年中考招生工作意见

编辑:

2016-06-01

13.严格执行政策。普通高中严格落实高中收费政策,不得在核定指标计划外招收自费生。

(八)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

14.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对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宣传,将国家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资助政策、“知识+技能”春季高考政策、中职和高等教育衔接政策、毕业生发展前景等宣传到每一个初中毕业生及其家庭,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学校,尤其是加大对“3+4”对口贯通培养招生的宣传,积极动员初中优质毕业生报考。根据《关于印发〈德州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德教职字〔2013〕14号),被市教育局列为“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的中职学校,可根据学生意愿开设“职普融通班”,学生一年后可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达到考试要求的可转入对应的普通高中就读;各对口试点普通高中学校在安排2016年招生计划时要预留部分计划,用于职普融通试点招生。

15.拓宽招生渠道。中职学校要在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重点的同时,积极拓宽招生渠道,面向历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及退役士兵、农民工、农村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等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群体招生。

16.灵活招生方法。对本市中考落榜考生,有意愿到中职学校就读且招生学校仍缺额的,可采取注册入学或集中录取、多次补录等灵活多样的招生办法。

二、考试与招生程序

(一)招生计划

17.申报与发布。各普通高中将招生计划于3月31日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批,普通中专和部分职业类学校招生计划由招考办、职成教科审批,4月中旬共同发布。招生计划一经审定,不得擅自变更。

(二)报名

18.学生信息要求。4月中旬,市教育局从基础教育管理平台导出信息,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初中学校填报考生志愿等信息。对学生信息存在问题的,各初中学校必须及时报县市区教育局通过平台予以更正,以免影响高中学籍注册。

19.报考要求

(1)未在普通高中注册学籍的初中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中考;初中应届毕业生方可报考“3+4”院校;报考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考生可根据招生专业跨县市区报名。

(2)有我市常住户口的初中毕业生,可报考户籍所在县市区或就读县市区的普通高中。在我市接受完义务教育的非德州户籍学生(含随迁子女),可报考原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的普通高中。

(3)我市在校生可由毕业学校集体办理报名手续;其他符合条件的考生,可直接到户口或常住地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报名。报名时须提供户口簿或身份证,所用姓名、身份证号必须与户籍一致。户口簿与身份证信息不一致的,须到派出所确认出标准信息,并由派出所出具证明。往届学生需提供义务教育证书,报名时使用原学籍号。

20.学校类别。“3+4”(3年中专+4年本科)、“2+3”(2年师范+3年专科教育)作为提前批,不再设类别代码。其它学校分三大类别:中等专业学校类别代码1,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普通高中类别代码2;职业学校类别代码3,含“3+2”(3年中专+2年高职)、五年一贯制学校等。

21.志愿填报。提前批和其它三大类别分别设有两个志愿,采集志愿信息时注意分类填写。考生及家长必须在报名表的规定位置签字,并须认真填写优先录取类别代码。未明确的中高职贯通招生计划(包括“3+2”、五年一贯制)、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将根据市招生考试办公室通知,组织第二次志愿填报。

22.考场编排。县市区教育局将报名库汇总、审核后,于4月22日前将报名库与考场编排要求报市教育局;编排结束后,由县市区制作准考证,分发到各初中学校。

(三)考试

23.非文化课考试。体育、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政策、标准,县市区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信息技术考试时间由市招考办确定;体育考试和实验技能测试时间为5月11日-29日,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协调,尽量减少时间和财力上的浪费及安全隐患。信息技术和实验操作各10分,体育满分为30分。

24.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25分)满分各120,物理满分70,其他五科满分各50。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和阅卷,县市区教育局具体组织考试。

对于 500Hz、1000Hz、2000Hz、4000Hz 的纯音听力检测结果为每侧耳的平均听力损失都等于或大于 40 分贝(HL)的考生,凭我市市级或市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听力检测证明(报告),可以申请免英语听力测试。免英语听力测试的考生,其英语听力测试的成绩按下列公式换算:听力测试成绩=英语笔试成绩×25/95。

25.考试时间。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