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吉林中考 > 延边中考 > 延边中考试题

延边中考语文复习检测试题(有答案)

编辑:sx_jixia

2016-10-24

临近中考,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中考语文复习检测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婆挲(suō) 酣(hān)然入梦  B.翩跹(qiān) 屏(bìnɡ)弃

C.蓦(mù)集 不屑(xiè)置辨   D.粗犷(kuǎnɡ) 潜(qiǎn)移默化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这枯瘠的土地生长着奇崛的梅树,仿佛它们本身就具有了意境。

B. 今天我们无意间的一句否定会是对这个孩子创新思想的杀戮。

C. 临近中考,他的学习成绩却依然跌宕起伏,让人深感忧虑。

D.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A. 弗敢专也 专: 独占 B. 小惠未徧 徧:通“遍”

C.小信未孚 孚:佩服 D. 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 罗阳的英雄事迹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新生力量,力争在短时期内解决史学后继无人的状况。

C.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

D.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 的团队协作技能。

5.对下列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是 (3分) ( )

现如今,中国的许多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也是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A. 中国的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希望子女以后能成为贵族。

B . 英国贵族学校的培养方式遭到了中国有钱人的极力反对。

C. 中国的有钱人认为贵族学校的学生应该过着物质优裕的生活。

D. 严明的纪律训练,性格的自我约束就是贵族精神的体现。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①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①,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三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惟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郡 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②,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③富人苏 回为郎③,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④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注】 ①钩距:辗转推问。②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③郎:皇帝侍从官的通称。下文“长安丞”、“京兆尹”都是古代官名。④豫:通“预”。

6.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得事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类相准 B.以中有足乐者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赵广汉办案重调查,善比较,明察下情,强力精明。

B. 赵广汉为官十分清廉,除刁民,惩贪官,将犯人绳之以法。

C. 二贼劫富未遂,释放人质,是因为龚奢答应宽赦他们。

D. 二贼最终仍被处死,可见赵广汉为人多变,手段阴狠。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设预知马贾 贾: ②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 会:

③坐语未讫 讫: ④死无所恨 恨: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2分)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2分)

(二)(4分)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宋)方回

蕨拳②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 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歙shè:安徽南部的县。 ②蕨拳:指蕨芽,其 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分)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