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广西中考 > 钦州中考 > 钦州中考试题

2013年钦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

编辑:

2014-02-10

21.(6分)(2013•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

(2)画出△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

考点: 作图-旋转变换;作图-轴对称变换.

分析: (1)分别找出A、B、C三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然后根据图形写出A点坐标;

(2)将△A1B1C1中的各点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相应的对应点A2、B2、C2,连接各对应点即得△A2B2C2.

解答: 解:(1)如图所示:点A1的坐标(2,﹣4);

(2)如图所示,点A2的坐标(﹣2,4).

点评: 本题考查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及旋转变换.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特点,然后根据题意找到各点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22.(12分)(2013•钦州)(1)我市开展了“寻找雷锋足迹”的活动,某中学为了了解七年级800名学生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做好事的情况,随机调查了七年级50名学生在一个月内做好事的次数,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①所调查的七年级50名学生在这个月内做好事次数的平均数是 4.4 ,众数是 5 ,极差是 6 :

②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七年级800名学生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做好事不少于4次的人数.

(2)甲口袋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数字1和2;乙口袋中装有3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数字3、4和5,从这两个口袋中各随机地取出1个小球.

①用“树状图法”或“列表法”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②取出的两个小球上所写数字之和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样本估计总体;条形统计图.

分析: (1)①根据平均数、众数、极差定义分别进行计算即可;②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800乘以调查的学生做好事不少于4次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

(2)①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可直观的得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②根据①所列树状图,找出符合条件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1)①平均数;(2×5+3×6+4×13+5×16+6×10)÷50=4.4;

众数:5次;

极差:6﹣2=4;

②做好事不少于4次的人数:800× =624;

(2)①如图所示:

②一共出现6种情况,其中和为偶数的有3种情况,故概率为 =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众数、平均数、极差、样本估计总体、以及画树状图和概率,关键是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到正确信息,正确画出树状图.

23.(7分)(2013•钦州)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A(﹣2,m),B(4,﹣2)两点,与x轴交于C点,过A作AD⊥x轴于D.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ADC的面积.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 (1)因为反比例函数过A、B两点,所以可求其解析式和m的值,从而知A点坐标,进而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2)先求出直线AB与与x轴的交点C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1)∵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过B(4,﹣2)点,

∴k=4×(﹣2)=﹣8,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过点A(﹣2,m),

∴m=﹣ =4,即A(﹣2,4).

∵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A(﹣2,4),B(4,﹣2)两点,

∴ ,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2)∵直线AB:y=﹣x+2交x轴于点C,

∴C(2,0).

∵AD⊥x轴于D,A(﹣2,4),

∴CD=2﹣(﹣2)=4,AD=4,

∴S△ADC= •CD•AD= ×4×4=8.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24.(7分)(2013•钦州)如图,某大楼的顶部树有一块广告牌CD,小李在山坡的坡脚A处测得广告牌底部D的仰角为60°.沿坡面AB向上走到B处测得广告牌顶部C的仰角为45°,已知山坡AB的坡度i=1: ,AB=10米,AE=15米.(i=1: 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BH与水平宽度AH的比)

(1)求点B距水平面AE的高度BH;

(2)求广告牌CD的高度.

(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1.414, 1.732)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分析: (1)过B作DE的垂线,设垂足为G.分别在Rt△ABH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H、AH;

(2)在△ADE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E的长,进而可求出EH即BG的长,在Rt△CBG中,∠CBG=45°,则CG=BG,由此可求出CG的长然后根据CD=CG+GE﹣DE即可求出宣传牌的高度.

解答: 解:(1)过B作BG⊥DE于G,

Rt△ABF中,i=tan∠BAH= = ,

∴∠BAH=30°,

∴BH= AB=5;

(2)由(1)得:BH=5,AH=5 ,

∴BG=AH+AE=5 +15,

Rt△BGC中,∠CBG=45°,

∴CG=BG=5 +15.

Rt△ADE中,∠DAE=60°,AE=15,

∴DE= AE=15 .

∴CD=CG+GE﹣DE=5 +15+5﹣15 =20﹣10 ≈2.7m.

答:宣传牌CD高约2.7米.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仰角、坡度的定义,能够正确地构建出直角三角形,将实际问题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10分)(2013•钦州)如图,在Rt△ABC中,∠A=90°,O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半圆与AB边相切于点D,与AC、BC边分别交于点E、F、G,连接OD,已知BD=2,AE=3,tan∠BOD= .

(1)求⊙O的半径OD;

(2)求证:AE是⊙O的切线;

(3)求图中两部分阴影面积的和.

考点: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由AB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D垂直于AB,在直角三角形BDO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根据tan∠BOD及BD的值,求出OD的值即可;

(2)连接OE,由AE=OD=3,且OD与AE平行,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OE与AD平行,再由DA与AE垂直得到OE与AC垂直,即可得证;

(3)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三角形BOD的面积+三角形ECO的面积﹣扇形DOF的面积﹣扇形EOG的面积,求出即可.

解答: 解:(1)∵AB与圆O相切,

∴OD⊥AB,

在Rt△BDO中,BD=2,tan∠BOD= = ,

∴OD=3;

(2)连接OE,

∵AE=OD=3,AE∥OD,

∴四边形AEOD为平行四边形,

∴AD∥EO,

∵DA⊥AE,

∴OE⊥AC,

又∵OE为圆的半径,

∴AC为圆O的切线;

(3)∵OD∥AC,

∴ = ,即 = ,

∴AC=7.5,

∴EC=AC﹣AE=7.5﹣3=4.5,

∴S阴影=S△BDO+S△OEC﹣S扇形BOD﹣S扇形EOG= ×2×3+ ×3×4.5﹣

=3+ ﹣

= .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扇形的面积,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6.(12分)(2013•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 x2+2x与x轴相交于O、B,顶点为A,连接OA.

(1)求点A的坐标和∠AOB的度数;

(2)若将抛物线y= x2+2x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m,其顶点为点C.连接OC和AC,把△AOC沿OA翻折得到四边形ACOC′.试判断其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情况下,判断 点C′是否在抛物线y= x2+2x上,请说明理由;

(4)若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试探究在抛物线m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O、P、C、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OC为该四边形的一条边?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1)由y= x2+2x得,y= (x﹣2)2﹣2,故可得出抛物线的顶点A的坐标,令 x2+2x=0得出点B的坐标过点A作AD⊥x轴,垂足为D,由∠ADO=90°可知点D的坐标,故可得出OD=AD,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2)由题意可知抛物线m的二次项系数为 ,由此可得抛物线m的解析式过点C作CE⊥x轴,垂足为E;过点A作AF⊥CE,垂足为F,与y轴交与点H,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OC的长,同理可得AC的长,OC=AC,由翻折不变性的性质可知,OC=AC=OC ′=AC′,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C′作C′G⊥x轴,垂足为G,由于OC和OC′关于OA对称,∠AOB=∠AOH=45°,故可得出∠COH=∠C′OG,再根据CE∥OH可知∠OCE=∠C′O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知△CEO≌△C′GO,故可得出点C′的坐标把x=﹣4代入抛物线y= x2+2x进行检验即可得出结论;

(4)由于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Q在抛物线m上, 故设Q(a, (a﹣2)2﹣4),由于OC为该四边形的一条边,故OP为对角线,由于点P在x轴上,根据中点坐标的定义即可得出a的值,故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由y= x2+2x得,y= (x﹣2)2﹣2,

∴抛物线的顶点A的坐标为(﹣2,﹣2),

令 x2+2x=0,解得x1=0,x2=﹣4,

∴点B的坐标为(﹣4,0),

过点A作AD⊥x轴,垂足为D,

∴∠ADO=90°,

∴点A的坐标为(﹣2,﹣2),点D的坐标为(﹣2,0),

∴OD=AD=2,

∴∠AOB=45°;

(2)四边形ACOC′为菱形.

由题意可知抛物线m的二次项系数为 ,且过顶点C的坐标是(2,﹣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2﹣4,即y= x2﹣2x﹣2,

过点C作CE⊥x轴,垂足为E;过点A作AF⊥CE,垂足为F,与y轴交与点H,

∴OE=2,CE=4,AF=4,CF=CE﹣EF=2,

∴OC= = =2 ,

同理,AC=2 ,OC=AC,

由反折不变性的性质可知,OC=AC=OC′=AC′,

故四边形ACOC′为菱形.

(3)如图1,点C′不在抛物线y= x2+2x上.

理由如下:

过点C′作C′G⊥x轴,垂足为G,

∵OC和OC′关于OA对称,∠AOB=∠AOH=45°,

∴∠COH=∠C′OG,

∵CE∥OH,

∴∠OCE=∠C′OG,

又∵∠CEO=∠C′GO=90°,OC=OC′,

∴△CEO≌△C′GO,

∴OG=4,C′G=2,

∴ 点C′的坐标为(﹣4,2),

把x=﹣4代入抛物线y= x2+2x得y=0,

∴点C′不在抛物线y= x2+2x上;

(4)存在符合条件的点Q.

∵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Q在抛物线m上,

∴设Q(a, (a﹣2)2﹣4),

∵OC为该四边形的一条边,

∴OP为对角线,

∴ =0,解得x1=6,x2=4,

∴P(6,4)或(﹣2,4)(舍去),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抛物线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难度适中.

总结:2013钦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本门课程,更多精彩学习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