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及解析(4)

2012-03-08 15:30:53 字体放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答案解析】:

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1)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简述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集体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更快地进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因势利导,使他们从小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和活动,习惯过集体生活,成为集体积极的一员。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勇于承担集体的工作和任务,乐意为集体做贡献,在集体生活中要讲团结,要谦让、互助、合作、主动关心他人。要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明白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直接与集体的荣誉有关,每个人都应为集体争光,并能与危害集体的行为作斗争。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有时是有矛盾的,要教育学生遵循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与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为集体服务的思想。

3.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答案解析】:

(1)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4)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

(5)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于个体达到目标的距离。

(6)成就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目标的价值以外,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义。

4.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答案解析】: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5.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

【答案解析】:

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

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手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6.简述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案解析】:

(1)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

(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习负担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4)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罚。

(5)让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

(6)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指导者”。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

【答案解析】:

(1)特殊教育必须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内容必须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通过特殊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技能。

(2)在安排特殊教育的环境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形式:

①随班就读。让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缺陷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教育活动。

②普通班加巡回辅导。将特殊儿童置于普通班中,由巡回辅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特殊儿童提供部分时间的教学,或对普通班教师进行咨询,商讨特殊儿童的辅导策略。

③普通班加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为中小学特殊儿童设立的、与普通教室分开的补救教学场所,配有特殊的材料、设备和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它有两种用途,一是对学生作个别辅导或小组教学,通过补救学生所缺乏的技能或补偿其弱点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问题;二是由受过特殊训练的教师对那些普通教师难以处理的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④设置特殊班。将教育需求相近的特殊儿童集中在一个班级内接受教育。这种特殊班通常附设在普通中小学里,对象为轻度和中度的残疾儿童。

2.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解析】:

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儿童的创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12)运用例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推荐阅读: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2012年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汇总

更多信息进入:

精品学习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 教师资格在线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