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九章 德育

2012-03-02 17:06:04 字体放大:  

16.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4)品德评价法,是指依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5)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发展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6)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7)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17.心理辅导的原则:(1)激励性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愉悦性原则。(5)支援性原则。

18.智育任务、内容:智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

19.学校体育的基本特性:(1)教育性;(2)技能性;(3)娱乐性。学校体育的具体功能:(1)健体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

20.美育的功能:(1)直接功能即“美育”;(2)间接功能即育德、促智、健体等;(3)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即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

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美育的类型:(1)艺术美育;(2)自然美育;(3)社会美育(生活美);(4)教育美育。

21.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由皮亚杰提出,后由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①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②道德讨论中的引人性提问;③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2)体谅模式。

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①设身处地;②证明规则;③付诸行动。

(3)社会模仿模式。

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①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②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③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④榜样对品德的作用;⑤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推荐阅读:

幼儿大班数学说课稿汇总

2011年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

2011年初中语文说课稿汇总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

更多信息进入:

精品学习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 教师资格在线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