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全球经济格局正在改变

2011-05-15 17:16:28 来源:财考网 字体放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出亚洲经济过热已造成风险的警告,呼吁亚洲国家需谨慎管理大量涌入的“热钱”并应加速实行更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风险。据IMF统计,自2009年至2010年,流入亚洲新兴地区的流动资本高达2000亿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门主任阿诺辛格警告说,亚洲经济过热的风险已经呈现。亚洲国家政府应建立规范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风险,以确保风险过后可持续和平衡的经济发展势头。

在这轮全球经济危机中,新兴市场率先复苏领导全球复苏,但随着一波波刺激政策的滞后叠加,大部分新兴国家面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预期、高房价,以及信贷的强劲增长的威胁。IMF表示,通胀上升是表明经济过热的最明显的迹象,在最近的一个月里,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亚洲许多国家的通胀率仍在持续上升。

针对当前的经济过热带来的热钱涌入以及通胀等一系列问题,南方日报近日在香港专访了对此有长期观察的渣打银行亚洲总经济师兼研究部主管关家明。

部分区域很有可能发生双底衰退

南方日报: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热钱流入的声音特别厉害,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恢复增长和加息的周期,管理通胀预期与防范热钱的平衡成为了市场高度关注的问题,你同意目前亚洲经济过热这个说法吗?

关家明:毋庸置疑,我认为今年的关键词是“异速复苏”,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出来,发达国家走得比较慢,去年全球一直在探讨西方经济体究竟是否在复苏,是否会出现双底,我认为从目前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双底衰退,但不会是全球范围内的。因为目前东西方恢复速度和程度东方比西方快,这个差异化也就恰恰是困难的地方。去年前年全球经济一样差,大家一起吃苦没有问题,今年有人乐有人苦,问题就来了。恢复程度的不一致,甚至与以往经验完全相反,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这种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的二分在去年很明显,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是正的,其中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而过往经济霸主美国只占了18%。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抗震能力和经济动力都非常强。去年是最困难的时间,我们开始看到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实力,预计在往后30年里面带动经济,经济布局会有所改变。

进入亚洲经济体内部的热钱不多

南方日报:亚洲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吸引着全球的资金到这些国家投资,根据IMF的数据,过去三年里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向亚洲新兴经济体,而中国外管局也发布数据指2010年流入中国的“热钱”有335亿元。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是否能够看到这一现象?

关家明:这两年,虽然发达国家不断印钞票,但在美国、欧洲、日本并没有太多通胀,数据基本维持在0—3%之间,最近一次数据1%—2%已经比预期高一点,但还是偏低的水平。美国的货币乘数在风暴以前12倍,但当前情况是6倍,也就是说美国增加了一倍印钞量才能维持过去的货币供应量,而他们不印就会出现通缩。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货币年增长率在2%—4%的区间内,而危机前货币供应年增长率为6%左右。

“西方国家印的钱跑到新兴国家来”这个推论从理论上是合理的,因为那边经济差、利率低,资金显然会往外跑寻找高投资收益。但是实际上,从目前情况看,西方经济体的钱从中央银行流到市场很困难,市场拿到钱也很困难,市场货币供应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也并没有理论上的那么多钱跑到新兴国家中。站在香港看热钱的问题,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

由于香港实行联系汇率,香港金管局要与所有银行之间的户口平衡,因此金管局掌握着数据,可以一分一分算出有多少外资流入香港。但目前香港没有明显的数据表明去年的流入比以往更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统计的是“资本流入净额”,即需要加印港币来对冲的部分。)如果国外带进来的钱没有进银行,相当于没有进入经济体。若要进入经济体就必须得换成港币,一旦变成港币我们就算基本流入。而若内部交换了,并没有产生新的港币,那么也不算是净流入。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据,2008—2009年,香港进入外资总量没有太大变动,去年5月份以后没有检测到大规模外资进入香港。很多外部资金是通过香港这一离岸中心流到其他亚洲国家的,若香港没看到大规模的钱,估计真正进入到经济体的数量不会很大。
 

<--注册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