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服务民生银行发展战略探索内审创新之路

2011-06-07 13:27:13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以人为本重视审计队伍建设,占领人才战略高地

人才是商业银行经营之本,也是审计创新之本。审计部非常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改革之初,审计人才匮乏,部分人员理念和业务能力已不能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要求。审计部通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等多渠道吸收和引进人才,使民生银行审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飞跃性提高,具有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风险管理师、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等专业资格的审计人员占全部审计人员的比例为22%,还有很多信贷、会计、国际业务专才以及海外归国留学人员。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民生银行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有效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民生银行建立了规范和完善的审计人员管理标准和程序,对审计人员的准入、调配、考核、聘任、干部任用等程序进行了规范,对审计人员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等进行了完善,并使之协调运作。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员工主动学习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前沿领域知识,努力造就审计复合型人才。目前,民生银行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所有银行业务的职业化审计队伍,为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人才基础,审计人员从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高,构筑了具有民生银行特色的内审人才体系。

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审计联动,实现审计成果资源共享

(一)外部监管与内部审计联动,构筑有效监管协调机制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多次强调指出:主动接受监管是关系到民生银行经营是否规范、管理是否科学、成长是否健康的重大问题。民生银行积极构筑从上到下的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联动监管机制,受到监管部门好评。

一是围绕监管重点展开专项审计,审计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二是定期拜访银监会及各地银监局,汇报审计工作及派驻分行风险控制情况,了解、掌握监管政策和动向并接受其工作指导。三是由审计部牵头就全行经营管理性问题,如流程银行建设、多元化经营及事业部属地监管等情况,向监管部门进行专题报告。四是内部审计报告为监管部门识别、计量、监测以及控制银行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五是每年承办民生银行监管联动工作会议,成功搭建经营机构、内审、监管三方互动平台,为民生银行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监管环境。

(二)合理利用内外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民生银行积极建立起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制。

一是在相互利用对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自身的审计计划和范围,有重点地选择资源投入的方向和领域。二是外部审计在开展年度审计中,掌握内部审计发现的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据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领域。三是内部审计主动了解和考虑外部审计师的工作,在确保审计范围充分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相互的重复工作。四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和交流,每年举行由审计部发起,监管机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的年度审计情况三方会谈,相互交流工作经验,讨论管理薄弱环节,提示各自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可能会影响到对方工作的重要事项等。

适应风险导向型审计要求,与时俱进转变工作理念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内审部门改变只注重监督检查的传统内部审计模式,逐步向监督、评价和咨询全功能的内审职能转型,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审理念及职能正在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新独立审计体系建立以来,审计理念不断转变和提升。一是转变传统审计查错纠弊的工作理念,实现了以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目标的风险导向型审计;二是实现了由合规性审计为主向兼顾保证董事会和总行党委战略决策有效执行的战略性审计的工作理念转变;三是实现了由内控审计向兼顾内控和保证全行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的工作理念转变,体现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四是实现了由事后审计向事先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机制审计的转变,从源头上解决内控和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督;五是实现了以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和非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审计内容更加丰富,审计重点更加突出,审计成果卓有成效。在强化内控、提升管理水平和防范案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以合规管理为主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迈进和良好内控文化的形成。

在民生银行“二次腾飞”的起点,审计部门将继续按照民生银行打造“特色银行、效益银行”的战略目标,为建设民生银行百年老店保驾护航。

<--国际内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