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的形成和萎缩:2013年妇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

2013-04-23 09:30:10 字体放大:  

【摘要】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显黄色,称黄体。详情如下:

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泡膜内血管破裂出血,于泡内凝成血块,称血体。其后卵泡壁的破口很快被纤维蛋白封闭而修复,血被吸收形成黄体。卵泡内遗留的颗粒细胞积聚黄色的类脂质颗粒而形成黄体细胞。于排卵后的7-8天,黄体发育达最盛期,直径约1-3cm,色黄,突出于卵巢表面。

若卵子受精,则黄体继续发育为妊娠黄体,到妊娠10周后其功能由胎盘取代。若卵子未受精,黄体于排卵后9—10天(即月经周期第24-25天)开始萎缩,黄色消退,细胞变性,性激素的分泌量也减退,约至周期的28天子宫内膜不能维持而脱落,形成月经来潮。

萎缩的黄体历时8-10周后,最终转变成纤维化的白体,呈疤痕状。

总结:黄体的形成和萎缩到此就讲解完了,下一讲将会为大家讲解排卵的内容,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  急性胎儿窘迫的处理措施  产前诊断的主要人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卫生资格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妇产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