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说课稿 >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

编辑:sx_qiy

2016-08-16

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例3利用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千米的认识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长度单位体系知识完整性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学习好。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在250米的操场上走4圈(并记录时间,和步数及感受),课件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

1. 情景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如:在引入课题时,出示了学生熟悉的路牌,激发学生学生认识千米的求知欲。、

2. 引导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想象发现事物 的联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1、自主探索法: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为主动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节课我注重突现数学学习的自主化。比如在学习单位间的化聚时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再集体交流。

2.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实践教法和学法的精神,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过程的。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 分米,1米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么样的?(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接着我出示书上的情境图。并提问:观察主题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千米也叫公里)板书( 这样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顺利进入新课展开环节)

第二环节:新课展开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教学理念。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对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1千米=1000米。

首先,我提问:谁知道1千米有多长呢?是多少米?(预计学生有说出1千米=1000米。若学生不能说出,我就指出1千米=1000米。)再学生读一读1千米=1000米,说说你怎么读?这时,我适时的指出,应该在哪里停顿,引导学生正确地读。

第二层次,建立1千米的观念。这个层次我分三步进行:

1.1千米到底有多少长?

我出示:①跑道一圈是250米,1千米相当于跑道的几圈呢?

③走了100米 ,大约走了200步,大约要走( )步是1千米?

④走完100米 ,大约1分30秒的时间,大约用了( )时间能走1千米?

先让学生思考,在学生答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1千米的长度?引导来感觉千米相当比米要大得多。(这样通过跑道长、学生跑的时间,步数等常见的距离来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的距离,有利于建立1千米的观念)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