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编辑:

2015-09-25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自主产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小结:是啊,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五、再读全文,升华主题

1.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六、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依托提示语,凸显教学重点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巧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奇迹”一词,引导学生自读文,体会大环境的险恶。但毕竟晋西北与我们相隔甚远,学生难以想象那里环境的险恶。我先出示晋西北的地形图和晋西北在祖国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了一组沙尘暴的图片。通过我深情地讲述“这里沟壑纵横,天仓地黄。滚滚的黄河水从这里奔腾而过,却缓解不了这里的干旱;古老的城墙曾挡住鞑靼铁骑的入侵,却挡不住风沙的脚步。这里风吹沙起的时候,北京也是沙尘漫天。”通过地图,学生很容易理解晋西北的风沙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沙尘暴图片的最后一张是被几乎沙尘埋没的房屋。当学生看到这张图片时,我不禁问学生:“假如你是这里的村民,你怎么办?”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知难而退!”“搬家!”这时我又出示了一组“如臂如股”的“小叶杨”和“旱柳”,学生在一片惊叹声中内心已被深深震撼!随后引导学生在文中去寻找感悟描写“老人创造的绿洲”“大环境的险恶”“老人之老”的句子。难点迎刃而解。

三、立足文本特点,点亮思维火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编者安排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而学贵于思,思起于疑,故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组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共同解决;班上不能解决,我来解决;如果我一时解决不了,课后我们共同探讨。”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青山为什么会老?青山有寿命吗?”“为什么把老人种的青山称为奇迹?”“一个瘦小的老人是凭什么力量战胜那些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十分深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我想,略读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天地。

四、利用小组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另一个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伊始,我就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解决生字词问题,在默读课文质疑批注后又让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解疑,效果较好。小组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也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结合精读课文,注重读写结合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时贯彻“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课充分利用“单元导语”,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描绘的情景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感受环境的恶劣,老人的执着,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我把握时机、就文取材,布置小练笔写出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练笔中得以培养和提升.

六、教学中的遗憾:

1.短短的40分钟,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的阅读略显不够,教师的朗读指导如果再到位些,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

2.教师在课堂的关注面显得有些狭窄。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较平时拘谨,气氛不够活跃.

3.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迈进”一词朗读指导有误,我要求学生读“迈”字语音重些语速慢些,感受老人的年迈、行动的不便,但此处的“进”应读轻声,此误课后得到了纠正。

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在各位同时的点评下,我学到了很多。我会把所有好的建议和意见都融入今后的教学中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相关推荐: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