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三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军神教案集(4)

编辑:

2014-12-15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映示:

默读思考:沃克医生是怎样识别出刘伯承是军人的?

找出沃克医生的话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多媒体映示下列句子:

他对医院的主人¬——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

①指名朗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刘伯承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镇定

②多媒体映示:

反义词:

镇定( )

媒体映示参考答案:镇定(惊慌)(慌乱)(慌张)

③指导朗读刘伯承的话。

3、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根据提示语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二)第二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醉药?

板书:不用麻醉药

多媒体映示:

“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坏我的脑神经。”

①指名朗读。

②联系刘伯承的经历想一想: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药是否担心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害怕以后再也不能行军打仗为国效力了。)

2、联系沃克医生的话想一想: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映示:“你的话有理。不过,你能承受得了那难以忍受的疼痛吗?”

3、哪些词句反映出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

多媒体映示:

年轻人坚定地说:“能!我一定能!”说罢,他自个儿爬上了手术台。

(在反映刘伯承坚决的态度、坚定的语言、果敢的行动的词语下面加注红点。)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配乐齐读。

(三)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板书:一声不吭

2、刘伯承的哪些行为最令你感动,分别做上标记。

交流。

多媒体映示重点词句:一声不吭紧紧抓住 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指导朗读描写刘伯承的话,读好重点词语。

3、课文是怎样描写沃克医生的行为的?

多媒体映示重点词语:微微发抖

你是怎样理解沃克医生双手“微微发抖”的?(通过沃克医生双手“微微发抖”,从侧面衬托了刘伯承惊人的忍受能力和钢铁般的意志。这样的写法叫“侧面描写”。)

4、指导朗读:指名朗读、评议;齐读。

(四)第四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做了什么?

板书:数刀数

2、沃克医生听了刘伯承的话之后有怎样的表现?

多媒体映示:“吓了一跳”

为什么会“吓了一跳”?

3、刘伯承回答“72刀”之后,沃克医生又有怎样的反映?

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多媒体映示:“失声喊”

①“失声喊”是什么意思?(不由自主地叫出声音来)

②为什么会“失声喊”?(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这种超乎寻常、难以想象的表现惊异到了极点)

③写沃克“吓了一跳”、“失声喊”来表现刘伯承的神奇,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④指导朗读沃克医生“失声喊”的话:指名朗读,范读,齐读。

4、多媒体映示:

说完,他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请告诉我,你的名字叫什么?”病人说:“刘伯承。”

①学生自读质疑。

②多媒体映示:“注视”

什么叫“注视”?

从沃克注视刘伯承的神情中,谁能说说沃克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这和文章前面哪儿是相照应的?(先前刘伯承自称是邮局的职员,显然是不想露出真实身份。手术后沃克医生已经知道刘伯承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军人,为保密起见,所以关上了门。)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3、教师小结:

作为军神,除了应具有普通军人的镇定外,还应具有一般军人所难以具备的神奇杰出之处。刘伯承手术前坚决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一声不吭,数清刀数,手术后谈笑自若,无不表现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超乎常人的非凡气概。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四、练习。

1、多媒体映示“练习二”:

选词填空:坚定 坚决

①要动手术了,可这位年轻人却()不愿意使用麻醉药。

年轻人( )地说:“能!我一定能!”

②布鲁斯王子动员人民( )抵抗外敌的侵略,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

看到峰顶就在眼前,登山健儿们更加()了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信心。

2、多媒体映示“练习三”:

按课文原文填空,想想所填词语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做完手术,沃克医生对病人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问:“一共多少刀?”病人答:“72刀。”沃克医生():“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3、多媒体映示“练习四”:

请在人物语言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蹲在一滩积满了雨水的水塘边,细雨不停地飘落在他身上,头发梢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可他好像什么也没觉得。

我( )地问:“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

“造桥呗。”他( )。

“造啥桥啊?”我( )地又问了一句。

“造大桥。”他边回答,边( )。

“哦,‘大桥’造好啦!大家可以过桥了!”小男孩()。

教学反思:

这就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之航天飞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