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六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编辑:sx_yangtt

2015-08-07

为了保证上课质量,课前准备一份教案是教师的职责。本篇为老师们提供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欢迎老师们参考!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随处可见。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例如,第109页第2题(如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2个图比第1个图增加2个小圆,第3个图比第2个图增加3个小圆,第4个图比第3个图增加4个小圆……这样依次下去,各个图形中的小圆个数分别是1,3,6,10,…,即1,1+2,1+2+3,1+2+3+4,…如果是第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个图,小圆的个数是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等学生将来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就知道第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是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而有些情况下,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

 

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解析几何中,函数图象与方程、方程组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本单元教材以“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利用数和形的结合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新教材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连续奇数的等差数列之和等于某平方数。

本例让学生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若干奇数之和。在计算时,即使不借助图形,也可以通过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发现规律:从1开始,连续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个奇数之和,就是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的平方。但把图形与算式对应起来,更具直观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图中有的规律显而易见(每个图都是一个大的正方形,第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个图形中,大正方形的每行、每列都有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个小正方形,因此,小正方形的总数是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有的规律相对比较隐蔽(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每个“┓”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3,5,7,…)。每个图中都“隐藏”着一个等式,如第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个图中的等式就是

六上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从图形的角度直观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显然,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得到关于数的规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