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生常识大全 > 安全教育

2016年小学秋季防火安全教育第一课知识

编辑:

2016-08-29

七、高楼防火注意事项

1、安全门或楼梯及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任意封闭,加锁或堵塞。

2.楼房窗户不应装置防窃铁栅或广告牌等阻塞逃生的路途,如装置应预留逃生口。

3.高楼楼顶平台,为临时避难场所,除蓄水池与隙望台外,不可加盖房屋或作其他设备,以免影响逃生。

4.缺水或消防车抢救困难地区,应配置灭火器材或自备充足的消防用水。

八、地震时应变描施

1.保持冷静,首先关闭煤气及切断电源开关。

2.远离窗户或有玻璃的家具,危急时可躲人床底或桌子底下可站在阳台上。

3.在户外,寻求空旷地区并远离高楼大厦施工中的滕架、电线杆、牌坊等。

4.在室内,不可急着冲出去或搭乘电梯(电梯可能坏掉或停电),应先求得自身安全,等地震过后再脱险。

5.勿争先恐后出去,会造成老弱妇孺被挤压或践踏而死。

6.如在车上应立即刹车熄火或留在车内,机车应立即熄火,把车横放并迅速躲入安全位置。

九、家居防火、灭火与逃生

(一)防火相关常识:

1.忌乱扔烟头。家里的可燃物多,特别要警惕吸烟引起火灾。随手扔烟头是很多烟民的不良习惯,要知道“一支香烟头,能毁万丈楼。”

2.忌家用电器、电线“带病工作”。家庭电器化已经普及,使用电炉、电热毯、电熨斗和取暖设备等,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避免因线路老化、年久失修或经常搬运、碰破电线而引发火灾事故。

3.忌随地、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4.忌烤火取暖粗心大意。冬季烤火取暖严禁使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炉周围不得堆放可燃物品;蒸气管道和取暖器材切勿烘烤衣物,以免发生火灾事故。另外,家庭不可用可燃材料搞装饰,避免给火势蔓延创造条件。

5.忌乱烧垃圾。家庭自行焚烧垃圾不安全,要知道垃圾含有很多可燃易爆品,如液化气残液、玻璃瓶、鞭炮、废旧液体打火机等,一旦燃烧就有爆炸的可能。火苗乱飞,也很容易引起火灾。

6.忌小孩玩火。

7.忌燃气泄漏。家庭使用液化气罐或煤气管道时,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要经常检查,发现有漏气现象,切勿开灯、打电话,更不能动用明火,要匀速打开门窗通风,排除火灾隐患。

8.忌不备消防器材。欲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每个家庭都要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每位成员都要掌握使用方法,另外要定期检查,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燃。

(二)家庭灭火方法

1.发现火灾迅速拔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空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

3.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人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4.燃气罐着火,要用灭火器去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5.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6.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三)逃生

1.切忌慌乱,判断火来源,选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跳楼,要借用工具(床单、布条打湿)进行逃生。

3.切勿返人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切勿用水试图扑灭通电中的电器火灾或油类火灾。

5.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四)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危害?

1. 以湿毛巾掩住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人浓烟。

2.有防烟工具(防毒面具)的,迅速套住头,以避免吸人有毒烟雾或气体。

3.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火焰区。

4.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二十公分以下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用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沿墙壁边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5.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您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6.烟的上升速度远比上楼梯来得快,故火警时应迅速向地面逃生,不可轻易跳楼,以免产生坠楼伤亡。

十、外出注意事项

1.乘坐火车或汽车遇火灾时,应待车停稳后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或打破窗门逃生,车末停稳不可冒险跳车,以致重伤或丧生。

2.投宿饭店、旅社应先观察安全门、梯及各种防火设施位置与逃生方向。

十一、遇火灾时人员疏散

1.任何一个公共娱乐场所,部位,生产岗位都有疏散方案。

2.公共场所有工作人员的地方,要在工作人员、保卫人员的引导下进行有秩序的疏散。

3.疏散时大家不要带任何东西,尤其是重物,不要要让老人小孩子先走,一个一个地往外跑。

希望提供的防火安全教育第一课知识,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2016年小学生开学第一周安全教育学习内容 

标签:安全教育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