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探究语言进化突变论2014年

编辑:

2014-02-20

4.对毕克顿语言进化“突变论”的评述

通过毕克顿的著作可以感受到他本人渊博的知识,他试图从古人类学、生物学、人类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等众多领域阐述自己对语言起源的认知。与其他语言起源研究学者一样,毕克顿用他严密的逻辑和犀利的语言,推理语言是如何产生的,人类自然语言产生并非逐渐进化,而是来自“突变”。他充分认识到研究语言进化必须同时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而他对于“突变论”的推理过程大量引用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毕克顿关于语言进化突变论的推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克里奥耳语的发展研究成果的陈述,这可能比其他语言学家们的思辨更有前景和说服力。毕克顿(1983)已经证明了夏威夷克里奥耳语只用了20年时间便完全定型(1900~1920)。这一事实无疑给渐变论提出了挑战。沃德豪(Ward-haugh)(1986:77)认为克里奥耳语同其他语言之间本身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称一种语言为克里奥耳语只是因为我们知道它的来历”。既然语言难以找到“化石”,那么从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的研究中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现在,克里奥耳语言学研究已经表明:洋泾浜化是能够在“一夜之间”发生的,而克里奥耳化最多也不超过两代人。那么语言演变在多大程度上是渐变和规律的,或者就是突变的?但是,既然毕克顿认为语言是生物学基础上的,不是文化的,但是从他的推理过程中(动物交际系统———原始语言———人类自然语言)对生物和文化因素进行很好的区分。人类的祖先是在非洲的土地上,为了生存相互合作而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这里的“非洲”、“合作”等都属于文化和交际的内容。合作对于很多的肉食动物(如狼群)来说,都是获取食物的途径之一。基于此,这些动物们为何没有使用所谓的真正的语言来向其他的伙伴表述食物以及所在的位置呢?此外,所有的生物都有争夺生态位的压力,为何只有人类祖先的压力要求他们去使用概念结构?这些可能都是毕克顿在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结语

“突变论”较于“渐进论”总是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它违背了人类起源研究的鼻祖达尔文的思想。毕克顿的“语言进化突变论”旗帜鲜明,不做任何温和的修饰。他始终认为人类语言与动物的交际系统之间存在质的不同。他认为句法是人类语言的核心,并提出语言(句法)的出现是在“原始语言”基础上的一次飞跃。毕克顿支持乔姆斯基的“大爆炸”,语言进化突现观,也承认后者对于自己观点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Bickerton,2009),我们看到在他的推理过程中有很多乔氏术语,如“合并”、“递归性”、“概念结构”等。但相较于乔姆斯基(1972,2002),从毕克顿的论著中可以看出他对语言进化问题的探讨更为执着。尽管他的逻辑推理中存在一些令人质疑之处,他对于夏威夷等地的洋泾浜语言的研究成果为他的立论提供了比较强硬的推理依据,这点应该是他对语言来源研究的一大贡献。

探究语言进化突变论2014年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毕业论文标题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摘要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样式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