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内涵分析

编辑:sx_wangha

2013-11-26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内涵分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如果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奠基之作,那么《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种子”之作。自1932年《手稿》出版以来,马克思的其他任何一部著作都没有像《手稿》这样引起思想界和学术界广泛、热烈而持久的争论。按照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观点——“一种独特的精神形态一旦被认可了其独特性和命名,就已经偏离了其原旨,也就注定要走向消亡”[1](P4),那么《手稿》一经定位,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的可能性就会丧失,其生命力也将随之终结;而事实并非如此,对《手稿》的持久争论显示出这部著作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新视角解读这一经典文本,以期开显新唯物主义视野中马克思对人的存在和本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独特看法。

一、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解读《手稿》之新视角

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说:“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2](P3)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本人把《手稿》的目的描述为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这是一种‘实证的’批判。”[3](P95)实质上,就《手稿》达到的目的而言,它不仅是对政治经济学(即国民经济学或国家学)的批判,而且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马克思说:“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2](P3)这就是说,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结论之所以是“经验的”,是因为马克思在撰写《手稿》和《德法年鉴》时期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尽管如此,马克思实现对国民经济学批判之目标的标志却是在1857年10月到1858年3月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完成和之后《资本论》这一巨著的问世。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和批判也是《手稿》的重要内容。

在《手稿》中,马克思的研究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和“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的[2](P50),但马克思决没有停留在对这个事实的描述和批判上,他“所阐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人的外化、生命的贬损、人的现实的歪曲和丧失”[3](P98),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的问题。虽然“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作前提”[2](P50),但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完全变了:它成了一种关于共产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的科学。这种革命本身与经济上的激变无关,它意味着人的全部历史的革命,人这一存在物的定义的革命”[3](P95)。这是马尔库塞对《手稿》深入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例如,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就围绕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借用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术语展开论述,最后归结到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首先,工资使资本家获得利润和积累财富,但使工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工资的提高在工人身上激起资本家那样的发财欲望,工人只有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才能满足这种愿望”。[2](P10-11)其次,资本成为“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2](P21),资本的本性使资本之间(也即资本家之间)展开激烈残酷的竞争,资本竞争和道德沦丧达到丧失人性的地步,资本使资本家也异化了。再次,地租是资本利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源于土地所有权,而“土地所有者的权力来源于掠夺”[2](P35)。地租不是缓和了竞争,而是加剧了竞争;不是减少了剥削,而是加重了剥削;不是减弱了异化,而是加深了异化。

马克思围绕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死的财富的积累与活的人性的泯灭之间的深刻矛盾来阐述自己的结论。这种阐述是在两个焦点上展开的:一是人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即人是类存在物——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是感性存在物——人是激情的存在物。二是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即私有财产的形式——个人的私有财产、普遍的私有财产和真正的私有财产——及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对死的财富的积累与活的人性的泯灭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对异化的真正的、积极的扬弃。所以,马克思才在《手稿》的序言中声明:“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2](P3-4)

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完整的人。马克思承认并继承了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但他没停留在那种人本学规定上,而是从自己的新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理解人本身。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论称的那样,人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人的劳动就是人的本质,但首先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异化劳动既是劳动的普遍现实状态,又是人的基本存在形式。劳动与异化劳动的区别与矛盾就是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区别与矛盾。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统一,也即人向真正的人的复归,就是在劳动的异化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真正的、积极的扬弃。人是一种有激情的感性存在物,激情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感性爆发,因而,激情是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正是从感性对象性、劳动和私有财产等方面来阐释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所以,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是解读《手稿》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域。在《手稿》中,马克思从新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上考察激情,深刻地阐释了激情在人的确证、实现和超越中,在人的存在与本质上以及在人的历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在《手稿》中具有结论性或提纲挈领性作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