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扬州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10

扬州个园是清代扬州园林中的名作,虽不是出于康乾盛世,但仍不失繁阜盛鼎的余绪。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扬州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

此园历经修改,故址原是清初石涛的“寿芝园”,后归马曰琯、马曰璐,名为“小玲珑山馆”,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才筑成今状。个园属江南私家城市园林,集建筑、山水、花木等物质元素与诗情画意等精神元素于一体,既体现出扬州园林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当然这离不开造园家的构思与匠心。明造园家计成说:“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现从造园家作为审美主体的角度来分析造园家在设计建造个园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审美观念。

造园家作为园林的总体设计者,是“道”与“艺”的综合集中者。他们既要懂得“道”的精神,又要懂得“艺”的技巧。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对造园者要求很高。造园家本身的审美观念也体现出他(她)本人的艺术修养。

不管是建筑艺术,还是园林艺术,在创作设计时,都讲究“体宜”二字,或者是“合乎法式”、“得体”。这就像作画讲究“胸有成竹”、“胸有丘壑”。园林构造者同样要做到合乎体宜,这样才会被人接受、欣赏,不然,往往会让人贻笑大方。

“复园”的成功之道。陈从周关于整修前人园林有“复园”与“改园”二议:“设若名园,必细征文献图集,使之复原,否则以己意为之,等于改园。正如装裱古画,其缺笔处,必以原画之笔法与设色续之,以成全璧。……若一般园林,颓败已极,残山剩水,犹可资用,以今人之意修改,亦无不可,故名之曰‘改园’。”(《园林清议》,陈从周,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0页)个园故址是清初画家石涛的“寿芝园”。乾隆年间,盐商巨富马曰琯、马曰璐在东关街筑小玲珑山馆,延揽各方墨客。嘉庆间,马氏衰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购园,改筑成今状。石涛中年寓南京、扬州,晚年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画、工诗、擅书,还有一手画外造园、善砌假山的硬功夫。相传寿芝园中的叠石就出自石涛之手,他能用太湖石、黄石、峰石、宣石等象征四季的假山,利用翠竹穿插、石池反照、阳光明暗、石梁三曲、丹枫掩映、洞天盘旋等,反映出四季不同的风光。有诗作记之:“琅竹千杆个字园,黄山拔地小桥湲。石涛砚海波澜起,设绘飞豪芍药轩。”(《中国名胜大典》,戴巍光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40页)据马曰璐所做《小玲珑山馆图记》记载得知:“以古今胜衰之迹,佐宾主杯酒之欢,予辈得此,亦贫儿暴富矣。于是鸠工匠,兴土木,竹头木屑,几费经营,掘井引泉,不嫌琐碎,从事其间,三年有成。”(《园综》,陈从周、蒋启霆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7、108页)后来被黄应泰所购,“主人辟而新之,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虚槛,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绿萝袅烟而依回,嘉树翳晴而蓊匌,闿爽深靓,各极其致。”(《个园记》,刘凤诰)综观个园的历史变迁,不同的造园家在继承和改进它的规模与体制上是走修复之路的。石涛开创的个园分峰用石的造园手法被继承下来,并被发扬完善。马氏兄弟拥有个园时期增设了几座建筑;黄氏时期被修筑成今状。个园的主题逐渐被明确:不出户而壶天自春,揽四季风月、天地上下于一园,卧可听风声雨声鸟声,行可观山影树影花影,真是体现了可游、可望、可居的特征。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