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谈希腊古瓮颂中的美学思想

编辑:

2014-03-25

从这第一节的描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上下边缘刻印着绿叶花纹,其间雕有神话和田园风情图案的古瓮。这本是千百年前雕刻艺人留下的“死”物,但在诗人眼里,却出现了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风俗画的画面。尽管它已沉默了许多年,但它在诗人面前展现的故事,却比诗歌还要精湛,因为,照诗人自己的话说,“它给人以更多的想象。”

面对眼前一只雕花古瓮,诗人浮想联翩,用心灵的眼睛觅见了许多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济慈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类事物就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又必定是真实的,即所谓“美即是真,真即是美”。但是,济慈又认为,用直观是很难在生活中找到这种美的,只有靠想象的力量,只有从心灵出发,在心灵的旅程中观照这种美。想象力是认识美、获得美的原动力。在他看来,文学家之所以为文学家,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文学巨匠,就因为他们具有超人的想象力。正是这种想象力,使他们进入任何一个假设的事物或境地,去表现丰富多采、包罗万象的生活。

二、美感之美

除了想象,济慈认为美感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美感足以压倒一切考虑,或者说,取消所有的考虑。”我们知道,美感是审美过程中对客观存在的美的对象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济慈认为,这种感受主宰着审美和表现美的全过程,而这种感受的深浅与否,又主要取决于诗人的涵养。这中间,情感教育是个关键。在他看来,情感教育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人的美感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事实上,济慈本人的创作生涯就是文学上情感教育的最杰出的典范。

在《希腊古瓮颂》中,瓮上的图案幻化成一幅活生生的田园景色。绿荫丛中,诗人仿佛看见一对在热恋中的男女青年在纵情嬉闹,随着悠扬的鼓乐和风笛声在翩翩起舞。诗人还仿佛听见了那悦耳的音乐声。当然,诗人不是肉耳听到的,而是心灵在谛听,因此在他看来:

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

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

不是奏给耳朵听,给灵魂

奏出无声的乐曲,却是更甜。

雕刻在瓮上的音乐是无声的,并且永远也不可能发出音响,但这是一种净化了的沉默和恬静,远比人们所能听见的音乐更加扣人心弦,这是一种超然的感受能力,唯有对艺术倾注全副身心的人才能在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获得最大的享受。艺术欣赏是济慈的一大生活感受,他对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离开了艺术,就如同离开了阳光和空气。

此外,济慈还认为,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自身的感受,任何这种感受只有在经过有审辨能力的大脑过滤后,才能产生丰富而别致的想象,找到形象而贴切的语言,才能更完整地表现美。这种观点,可以看作是济慈美感的一种补充。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