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国学论文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编辑:

2014-03-25

2.3 体质教育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各种学校体育指导思想都有其产生的土壤和时代背景,不可避免地留下历史的痕迹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体质教育指导思想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在实践中过于关注负荷曲线、运动强度、运动处方,教学内容和方法单调、枯燥,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原因,被人们批评为“直接有效增强体质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体育教学的‘文化’、‘心理’等目标追求为代价的”[13]、“难免陷入生物学的低层次,把体育看成教学规则的汇集,或看到一堆按疾索药的运动处方”[14]、“仅仅把‘物质’属性的‘增强体质——健身’作为体育的本质,感觉知觉被排除在身体之外,其教育学意义极其脆弱”[15]等。加之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等思想强烈冲击下,体质教育指导思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体质教育指导思想并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固步自封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它从不否认和排斥其它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而是采取吸收和兼容并包的态度。从体质教育指导思想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关系来看,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在于突出“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其实,身体与心理、社会适应是如影随形、紧密相连的,强调增强体质并未否认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林笑峰[16]认为“人的头脑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部分,健身应该包括健头脑,不应该仅是健四肢。”吴翼鉴[17]认为“增强人的体质确非增强草木的体质,研究人的体质问题不可能脱离体质反映的精神。”还有学者将体质与健康的关系定义为“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18]因此,体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两个指导思想从本质是一脉相承的。体质教育指导思想始终注重终身体育,林笑峰[8]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体育的内涵是增强体质,外延包括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会组织成员的身体教育。”体质指导教育思想也积极吸取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19],以人为目的,以人的身体发展和完善为核心的科学体育观[20]。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贡娟等[21]提出“进一步完善发展现行的体质教育,必须重新探索面向21世纪的提高人类‘身、心、群’素质的体质教育的新的内容体系。”从中可以看出,体质教育指导思想与其它指导思想是相容相通的,对其它指导思想始终采取借鉴、吸收和融合态度。今天,重提体质教育指导思想并不是要回归“生物观”,更不是惟“体质”论将增强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唯一目的,而是要发挥其增强学生体质的独特功能,并吸取其它指导思想的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共同服务于学校体育实践。

标签:国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