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

编辑:

2013-11-29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的战略性对策
  (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发展中间业务认识的高度,关键是要实现“十个转变”,即在营业理念上从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兴产品转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技含量低、单一化向高技术、多元化转变;在服务策略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在经营态度上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上述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最终在战略和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充分发挥中间业务专业部门或协调机构的统筹作用。中间业务专业部门的功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统一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拓展领域和主导品种;二是提升技术支持力度,加快创新力度,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成本与收益的核算,避免低效益、高风险的代理品种;四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不断调整适应市场需要
  我们必须注意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来开发、设计、推广中间业务品种。具体要做到:(1)整合现有中间业务品种,及时淘汰没有效益又消耗资源的业务品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项目和品种中。(2)要加大金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提高综合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功能。在产品的开发上,集中力量发展高价值品种,如投资银行、代理理财、银行卡增值服务、网上银行交易、外汇业务等等,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主打品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确立优势品牌的市场地位。在这方面不得不提到民生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早在之前,民生银行就确定了“走专业化道路,做特色贸易金融”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贸易链融资产品和增值服务,在2007年的财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生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在应收账款融资、物流融资、服务增值类三大系列主打产品的基础上,突出了船舶融资特色行业,开发了大宗商品交易,全力打造信保融资、国际保理和物流融资等特色产品,大力推广订单融资、国内信用证、TSU业务、收付宝、银关税费通、应收账款池融资、互联网托收等贸易链融资产品和增值服务。
  (四)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是要立足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是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员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外的专职培训、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三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团队中来。四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五)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为规范收费行为,维护商业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监管当局应当尽快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其它相关事宜做出具体规定。商业银行以此为据,中间业务的收费自觉地接收人民银行监管以及客户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在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制度上,应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管理靠拢的原则,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充分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
  (六)建立公平合理的外部市场环境
  作为金融体系的监管者,中央银应该为中外资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一,放松金融管制,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宏观环境。目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而我国仍在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面对国内众多从事混业经营的强大对手,我国应该逐渐放宽分业经营的限制,可以考虑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允许银行扩大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范围和深度。第二,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中央银行应该对金融机构间的不合理竞争予以协调管理、督促其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制度规定,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公平合理的外部市场环境。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