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外科论文

普外科患者不同备皮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编辑:sx_chengl

2016-07-28

这是一篇不同备皮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在术前备皮过程中剔除毛发的方式,容易造成皮肤损伤而增加感染概率,同时还增加了护理工作总量,完全可以通过彻底的皮肤消毒而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让我们来看看吧~

备皮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去除手术区域皮肤的毛发以及污垢,从而清除病原菌的藏身之处,减少对手术切口造成污染的可能。但是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剔除手术区域毛发反而有可能对皮肤造成损伤,增加感染的概率。本研究通过对54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备皮,对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以及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通过个体化的备皮方式,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54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70例,年龄28-68岁、平均(48.27±5.29)岁,手术时间(2.59±0.47)h;B组279例,年龄27-69岁、平均(48.33±5.38)岁,手术时间(2.61±0.43)h。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手术指征,术前空腹血糖均簇8 mmol/L。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传统备皮方法,在术前1d使用一次性备皮包,将手术视野内所有毛发剔除干净,然后使用肥皂进行沐浴。B组患者在备皮过程中不剔除毛发,术前1d使用肥皂进行沐浴,并在沐浴后以200氯乙配对手术区域皮肤由内向外进行擦拭,5 min后以流水冲洗干净并擦干。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不使用抗菌药物,而在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1.3观察指标

1.3.1切口感染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切口局部皮肤表现出红、肿、热、痛等表现或者有脓性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阳性为浅表感染。以患者体温>38 0C,切口局部有压痛,深部进行引流或者穿刺得到脓液,行细菌培养阳性为深部感染。

1.3.2切口愈合

以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为甲级愈合;以愈合欠佳,局部有红肿、硬结等,无化脓的炎症反应为乙级愈合;以切口部位出现化脓,需要进行切开引流为丙级愈合。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组资料采用F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2.1感染率

A组患者手术切口发生表浅感染和深部感染率分别为4.07%和0.74%,B组患者分别为6.09%和1.79%,B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普外科术前备皮选择较好的方法,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普外科手术患者549例,随机分为A组270例给予常规备皮,剔除手术视野内所有毛发旧组279例在备皮过程中不剔除毛发,而仅进行皮肤清洁;对伤口愈合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A组患者手术切口发生表浅感染和深部感染率分别为4.07%和0.74%,B组患者分别为6.09%和1.79%,B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A组患者全部达到甲级愈合、B组患者甲级愈合率为95.83%;Ⅱ类切口A组患者甲级和乙级愈合率分别为97.74%和2.26%,B组患者分别为96.17%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切口愈合

I类切口A组患者全部达到甲级愈合率,B组患者甲级愈合率为95.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类切口A组患者甲级和乙级愈合率分别为97.74%和2.26%,B组患者分别为96.17%和3.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应根据切口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备皮方式,Ⅰ类和Ⅱ类切口可以不剔除毛发,而直接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而对于Ⅲ类切口,则应先剔除毛发,然后再对皮肤进行清洁消毒,由此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3讨论

术后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术前备皮是临床常用的预防感染方法,近年来有人提出,在术前备皮过程中剔除毛发的方式,容易造成皮肤损伤而增加感染概率,同时还增加了护理工作总量,完全可以通过彻底的皮肤消毒而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对270例和27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以两种方法进行备皮,结果分别A组患者有11例(4.07%)和2例(0.74%)发生表浅和深部感染,而B组患者发生表浅及深部感染者分别有17例(6.09%)和5例(1.79%),B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者明显多于A组。在对不同类型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时发现,I类切口两组患者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丙级愈合的发生;Ⅱ类切口两组患者甲级和乙级愈合率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B组患者有1例出现了丙级愈合;Ⅲ类切口患者中A组患者甲级愈合率达到86.96%,而B组患者仅为80.56%,此外A组患者有2.90%发生丙级愈合,B组患者胃5.56%,A组患者切口愈合明显优于B组。这说明,对于I类和Ⅱ类切口而言,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在备皮过程中是否剔除毛发差异不大,Ⅲ类切口由于切口位置直接暴露于感染物或者临近于感染区,毛发内大多藏匿了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不能同时将其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可在手术过程中进人手术野,术后感染概率将显著提高,因此Ⅲ类切口患者在备皮时应将毛发彻底剔除。剔除毛发时,避免损伤表皮组织,而且所使用的备皮刀应进行彻底消毒。

不同备皮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是不是对网友们有所帮助呢?希望网友们认真阅读,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相关推荐:

临床骨科治疗中外固定器应用探讨  

腹腔镜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  

标签:外科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