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外科论文

外科论文:肾结石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编辑:sx_changxl

2013-11-11

【摘要】本文是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外科论文:肾结石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关键词:草酸钙结石;形成机理

泌尿系结石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现在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其形成的主要机理:①尿液成石物质的过饱和;②抑制成石物质减少/促进物质增多;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受损。

1 成石物质的过饱和

1.1  高草酸尿症:对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高草酸尿症比其他物质过饱和更为危险。因为尿液草酸浓度与尿液草酸钙结晶的过饱和水平有关,尿液草酸浓度的增加对于改变尿液草酸钙饱和水平的影响比其他成石物质的作用大得多。高草酸可以诱导肾脏产生活化氧,少量的活化氧可以被抗氧化物质所抵消,但当产生的大量活化氧便会导致肾损伤,促进结石的形成[1]。

1.2  高钙尿症:大约三分之一的草酸钙尿路结石患者伴有高钙尿症。钙能增加离子的活性以及草酸钙和磷酸钙晶体的饱和度,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变缓,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尿钙过多时会形成螯合物,表明钙在成石方面的作用小于草酸的作用。另外钙可以与尿路结石的抑制剂结合,促使结石的形成。

1.3  过饱和的普遍性:在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液中,草酸钙的过饱和度要稍高于非结石患者,而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的浓度在他们两者中又都是可变的。并且过饱和度在两类人群的分布相互交替,很多非结石的正常人尿液中也常出现尿液草酸钙过饱和的现象。因此,草酸钙过饱和只是结石形成的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2 抑制成石物质的减少/促进物质的增多

2.1  镁的减少:Atakan等对104个草酸钙结石患者和77个正常人尿液进行分析发现草酸钙结石患者尿液的镁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2]。并且很多动物实验表明镁可以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2.2  低枸橼酸尿症:枸橼酸根是尿液丰富的阴离子,并且是尿液中草酸钙结石的重要抑制因子[3]。枸橼酸对草酸钙的成核,生长聚集都有抑制作用,大部分肾结石患者伴有低枸橼酸尿。发现主要机理包括三个方面:①枸橼酸钾与钙结合,使钙浓度下降;②枸橼酸钾直接抑制草酸钙的成核的过程,防止草酸钙生长并防止已形成的草酸钙晶体聚集;③可以使尿pH值升高,使尿中其他抑制物活性加强。

2.3  TH蛋白:TH蛋白是正常人尿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TH蛋白由肾脏亨利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分泌,分布在核膜周围及胞浆内,并从尿液中排出[4-6]。现在普遍认为TH蛋白对草酸钙结石形成具有双重作用。Laube等研究了尿中TH蛋白对草酸钙结晶的调控作用,用Bonn危险指数(BRI)反映人体形成草酸钙结石危险性[7]。当BRI>1时,结石发生率高。

2.4  肾钙素:肾钙素主要来源于肾近段曲管和髓袢升支后段,由于非常容易聚合,所以分子量不定,生理状态下,肾钙素尿液中的浓度为16 mg/L,肾钙素富含有Gla是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关键,Kurutz等将肾钙素分为4种亚型(NC-A,NC-B,NC-C,NC-D),他们的研究发现NC-A可以使晶体变小并抑制晶体的聚合,NC-B对晶体没有明显的作用,而NC-C和NC-D可以轻微的增加晶体的数量促进晶体的聚合[8]。

2.5  骨桥蛋白:骨桥蛋白是一种富含唾液酸的磷酸化糖蛋白,研究认为它是结石形成抑制物。从人尿和小鼠肾皮质细胞分离得到的骨桥蛋白可抑制草酸钙结晶与肾上皮细胞黏附,也可抑制体外草酸钙结晶成核、生长和聚集[9]。Tsuji等检测了结石患者和正常人尿液中骨桥蛋白浓度,正常人尿骨桥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结石患者,推测尿液中骨桥蛋白的缺失可能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10]。

2.6  葡氨聚糖的调控作用:Winter等研究了草酸钙结石患者碎石术前后GAGs总量及其4个组分硫酸软骨素A(C4S)、硫酸软骨素C(C6S)、硫酸皮肤素(DS)和硫酸己酰肝素(HS)的排泄量变化[11]。术后,尿液中GAGs明显提高,表明肾组织和尿道上皮黏液层在ESWL治疗后短暂受损,ESWL对GAGs中的组成比没有影响。在有C6S存在时,COM在长度方向生长更快,而在宽度和厚度上生长较慢。

2.7  促进物质:促进物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可以在某些方面促进结石的形成,但在另外的方面又可以抑制结石的形成,现在公认的促进物包括微量元素、坏死的细胞、细菌等。

3 肾小管上皮细胞有限的抑石能力及上皮细胞受损

3.1  上皮细胞吞噬晶体能力下降:肾脏上皮细胞不是被动的受草酸钙晶体影响,当晶体黏附后它们也会吞噬晶体,以去除细胞表面潜在的晶体生长点,这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在动物模型中,运用光镜,电镜,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上皮细胞对晶体的摄取。虽然上皮细胞可以将黏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成石物质吞噬并在相关的酶的作用下将成石物质分解,但成石物质过多时超出上皮细胞的分解结晶的能力时,这时则会损伤上皮细胞导致结石的形成。

3.2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抑石物质能力有限:Johnson等研究表明,高草酸尿可以促进上皮细胞表达产生保护性大分子(CD44,骨桥蛋白等)。这些大分子可以防止草酸对上皮细胞的粘连及晶体滞留,但抑石物质的作用也是有限的[12]。

3.3  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近年发现高草酸尿及其结晶可以损害肾脏上皮细胞,并可以引起炎性反应[13]:当结晶黏附在上皮细胞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促使了炎性反应的发展,导致上皮细胞的脱落,使基底膜得以暴露,为晶体的黏附提供了条件。并且上皮细胞分解为碎片,可以成为进一步成核聚集的基础。

3.4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受损:Peerapen等研究表明正常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紧密的连接对防止结石形成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可以被很多因素所打破,他们研究发现一水草酸钙对这种连接有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使间隙蛋白减少及重新分布。并且高草酸钙使肾小管之间的间隙屏障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损害可能是肾小管进一步损伤的基础,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结石的形成[14]。

3.5  兰德尔斑:1937年Randall尸检1 000例人肾,发现约有20%有上皮下钙化斑,命名为兰德尔斑。Evan等通过腔镜微创肾脏活检枝术,确定了结晶部位和起始阶段的成分[15]。研究发现,在草酸钙结石患者中,结晶的起始部位是髓袢细支的上皮基底膜表面,成分是磷灰石。Samuel等发现肾乳头斑面积大小和数量直接与尿路结石形成成正比[16]。兰德尔斑在尿石症中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知道泌尿外科专家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结石的不同形成过程[17]。

4 小结

肾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肾结石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行成了一系列的假说,但是还没有一个假说能完整的解释肾结石的形成机理。相信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肾结石形成机制的认识将会有一个质的改变。[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标签:外科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