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卫生

常见非苛养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情况分析

编辑:

2013-03-26

自2007年至2010年确诊院内感染的1869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2006株常见非苛养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2007-2010年间CLSI判断标准没有变动并结合我院情况,特选用我院常用的左氧氟沙星和喹诺酮类中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环丙沙星作为药敏研究纸片,确保了实验可靠。

细菌对氟喹诺酮类天然耐药率极低,但由于近几年在人和动物大量使用该类药物使后天耐药发展很快[1]。4年来随着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运用的普及,其耐药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1、主管部门强调宏观调控: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指南》、《细则》及《标准》,其中对我院影响较大的是于2007年中国医师协会(CHA)颁发的《医院管理与质量评价标准》和卫生部办公厅颁发的卫办医法[2008]130号文件(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我院医务人员高度重视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认真贯彻文件精神;3、医院内部实行科学微观管理,根据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科、感染管理科并委任相关科室的感染管理兼职医生。使得各医务人员责任明确、工作内容清楚。并多次组织有关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培训,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并在以下方面得到了改善:(1)一线医生观点改变,也使微生物室收到标本量由2007年的4031份增加至2010年的7157份;(2)感染管理科进行的目标性监测(手卫生、空气、物体表面、湿化液)的数量由2007年的354份,增加至2010年的2838份,合格率由2007年的59%上升至2011年的86%;(3)病房环境改善:手术室、ICU室、静脉配液中心和血液科部分病房均在2009年开始使用层流洁净室;(4)微生物室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虽然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密切配合以及一线医师重视等可以暂时改变其耐药性,但是喹诺酮类药因其抗菌谱广,副作用发生机率小,不做皮试等原因常被广泛用于经验性用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原因是:1、CLSI-2010年M100-S20文件中[2]喹诺酮类药只有不动杆菌属在A组,其它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均在B组,葡萄球菌属在C组,肠球菌属在U组,A组包括常规报告、首选试验的药物组合,以及一些对特定菌群的常规试验报告;B组包含一些可以用于首选试验的药物。但是,它们只是被选择性地报告,例如当细菌对A组同类药物耐药时,可以选用。其他报告指针可包括以下几点:特定的标本来源(如三代头孢菌素对脑脊液中的肠道杆菌或者TMP/SMZ对泌尿道的分离株);多重细菌感染;多部位感染;对A组过敏、耐受或无效的病例;或以感染控制为目的。C组包括替代性或补充性抗微生物药物,可在以下情况下进行试验:潜伏存在的对数种基本药物(特别是对同类的,如β—内酰胺类)耐药的,局部流行或广泛流行的菌株;治疗对首选药物过敏的患者;治疗少见菌的感染(如氯霉素对肠道外感染沙门菌属分离株或某些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或有助于流行病学的感染控制报告。U组列出了某些仅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微生物药(如呋喃妥因和某些喹诺酮类药物)。除泌尿道外,其它感染部位分离的病原菌不用此组药物进行试验。其他有更广泛适应症的药物可以包括在U组中用于治疗特殊的泌尿道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2、喹诺酮类是一类合成的抗菌药物,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起作用,目前同样由于较高的耐药性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光敏反应,已经限制了临床大量应用[3]。所以建议喹诺酮类药应该作为保护性用药,不应该作为常规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其耐药的问题也日趋严重[4]。通过这几年的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发现医院感染中的多重耐药菌株(如大肠埃希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在不同范围内有感染流行趋势,这也是统计中其耐药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升高的原因。提醒各部门和相关的医务人员及时寻找原因、消除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参 考 文 献

[1]杨世杰主编.药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20.

[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documents M100-S20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Wayne,Pa:CLSI,2010,13-14页和18-19页.

[3]孙慧萍,蔡力力,阎赋琴,等。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14-1016.

[4]李家泰,李耘,齐慧敏。2002-2003年中国革兰氏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9—29

精品学习网 医药卫生栏目

标签:医药卫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