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卫生

围手术期药物过敏反应

编辑:

2013-03-22

吗啡的组胺释放可达100%,静脉注射后常见皮肤潮红和荨麻疹,系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所致,因此属于类过敏反应。芬太尼不引起组胺释放,极少引起过敏反应;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可发生类过敏反应。哌替啶有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

3.3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高敏反应等,但所有不良反应中属免疫反应的仅占1%~2%。而更常见的原因是用药过量中毒、局麻药误入血管内或加入肾上腺素过量所引起的反应。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较易引起过敏反应,这与其分解代谢产物氨苯甲酸具有高度抗原性有关。另外,局麻药溶液中含的保存剂(抑菌作用),如对羧基苯甲酸甲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其化学结构与对氨苯甲酸相似,故可形成半抗原而产生特异性IgE抗体。

3.4 肌肉松弛药

几乎所有的肌肉松弛药都可能诱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类过敏或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箭毒约为70%,琥珀胆碱约为40%,维库溴铵约为37%,阿曲库铵约为6.8%,泮库溴铵相对较低。肌肉松弛药的过敏或类过敏反应多存在交叉反应,即病人对一种肌肉松弛药过敏时,对另一种也可能过敏,这与它们之间的化学结构类似有关。

3.5 抗过敏药物

如异丙嗪、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也常用于抗过敏治疗,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包括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钙剂是用于抗过敏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但也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3.6 生物制剂

源于人血的各种制剂,如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动物源性的生物制剂,如抑肽酶、鱼精蛋白、凝血酶、明胶血浆代用品等。在血型相同、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输血病例中,约有3%可出现非溶血性变态反应,与病人的过敏体质有关。

3.7 抗菌药物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最常见,无青霉素过敏史者发生率为1%~10%,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发生率可增加4~6倍。其致死率为1/(5~10)万。头孢菌素与青霉素存在交叉过敏现象。磺胺类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

4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1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药物诱发的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用药30 min内达最严重程度,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轻重不一,但各种表现发生的频率顺序基本一致,即皮肤改变、循环改变及呼吸系统的改变。   4.1.1 皮肤过敏反应 容易发现,也最常见,可以表现为局部反应,也可出现全身反应。如感觉瘙痒,皮肤潮红、皮炎、红斑和各种皮疹(如荨麻疹、丘疹、斑疹等)及皮下水肿等。皮肤改变是由于肥大细胞释放化学递质引起的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高所致。

4.1.2 循环系统表现 低血压伴心动过速是药物过敏反应引起循环系统改变的首要表现。低血压是由于组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转移至血管外间隙造成血管内容量减少,同时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也导致血管内容量的相对不足。低血压通过直接的反射及刺激儿茶酚胺释放引起心动过速。重症病人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4.1.3 呼吸系统表现 清醒病人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呼吸困难。全麻气管插管病人则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加,通气不好,血氧不能维持,肺部听诊为典型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哮鸣音。这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呼吸道黏膜水肿,气管和支气管痉挛所致。支气管痉挛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威胁生命的因素。一般来讲,尽管过敏反应很少引起死亡,但顽固性支气管痉挛或伴喉头水肿所引起的严重低氧,进一步导致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是围手术期的危象之一。

4.1.4 体温升高 常见于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以及输血或血制品等引起的过敏反应,且常并发皮肤反应。病人表现为先寒战继而体温升高。

目前国际上将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分4级。Ⅰ级仅出现皮肤症状;Ⅱ级出现皮肤反应和低血压(血压下降30%),伴其他不可解释的心动过速;Ⅲ级出现威胁生命的改变,包括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及严重气道痉挛;Ⅳ级出现循环衰竭,心脏停搏。

4.2 诊断

手术病人在麻醉状态下,尤其是处在全麻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可对过敏反应判断造成困难,甚至延误早期诊断。如手术敷料的覆盖,使皮肤的改变不易被发现;病人无意识就不能表现出过敏反应的症状;椎管内麻醉随阻滞平面的上升,出现血压下降(但多同时出现心率减慢),大多数全麻醉药物(如异丙酚、硫喷妥钠等)都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引起循环抑制;某些麻醉药物(如吸入麻醉药或氯胺酮)可能影响过敏反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因此,大多数药物过敏反应的诊断是推测性的,一般是基于上述异常反应的发生恰好在应用某一药物之后,这一反应与药物应该出现的作用不一致,且经过相应处理后效果不理想。如应用某些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经一般升压药物处理效果不显著,应考虑过敏反应的发生。然而,现代麻醉技术在术中常使用多种药物,造成了确定致敏药物的困难,而且在手术中往往情况紧急,需要迅速处理,所以临床资料最重要。

免疫学证据和实验室检查是明确过敏反应药物的确切依据。通过皮肤试验和免疫化学分析检验显示特异性IgE抗体能为致敏原提供信息。有过敏史的病人发生过敏反应1 h内先表现为IgE抗体突然降低,这表明IgE与药物结合形成复合物,之后IgE浓度又显著升高。连续测定血浆补体成分显示C3和C4消耗,表明为经补体系统传统途径引起的变态反应。然而,上述抗体及补体的测定只能提示是否发生了药物过敏反应,但不能确定引起反应的药物,尤其是使用多种药物时。所以,应常规进行包括体内和体外的诊断性试验。目前已经用于临床的试验包括:皮内试验、被动转移试验、抑制IgE试验、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放射变应原吸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药前的皮肤过敏试验,尽管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且一旦发生问题对医疗责任的追究减轻责任可能会有一定作用。

5 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

5.1 预防为主

强调预防为主是防治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最好是预先发现和减少潜在的危险。麻醉访视时,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食物、花粉及各种药物过敏史,个人既往史中有无过敏反应性疾病,家族中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反应性疾病等。

对可疑过敏的病例,应尽量避免应用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当必须使用已知致敏药物时,应先行脱敏疗法,并在用药前使用预防性药物。同时作好抢救准备,急救设备与药物处于备用状态。

对有药物过敏史或多种药物皮试呈阳性反应者,应考虑到药物的交叉过敏现象。药物的交叉过敏是指对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产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如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能对头孢类中某些药物过敏,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应做过敏试验。因此,掌握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是预防交叉过敏的关键。

在给予有可能会造成过敏反应的药物或对高敏体质的病人,可先给予一定的抗过敏药物,即预防性用药。如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H1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H2受体拮抗剂)、类固醇激素等,对预防或减轻过敏反应有一定作用。

5.2 对症与支持疗法

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应首先停用致敏药物,如果使用多种药物,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判断出诱发过敏的药物究竟是哪一种,应在满足临床需要的情况下,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或选用其他替代药物。过敏反应轻微者,停药后反应可很快消失,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麻醉中的药物过敏反应,尤其是接受全麻病人,麻醉的因素可能干扰对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所以,应仔细观察,对在使用某种药物之后出现的结果与应产生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考虑过敏反应的发生。

具体治疗措施包括:维持良好通气以充分供氧;输液扩容;药物抗休克;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解痉扩张支气管(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持续低血压致酸中毒)。(

精品学习网 医药卫生栏目

标签:医药卫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