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戏剧论文

论舞台人物的个性化塑造论文

编辑:

2014-12-09

初学《牡丹亭》还是在我的学生时代,算起来“杜丽娘”这个舞台人物已伴我渡过了十数载春秋。单《惊梦》和《寻梦》我前后跟张洵澎、梁谷音、华文漪、张继青、沈世华等前辈名家逐个潜心学习过,发觉每位老师演来大体看似相似,实际上许多细微之处拿捏得各有巧妙不同。我想观众喜爱一出戏除却戏本身的魅力外,更爱的是演者各自风格化的技艺!我眼中的“杜丽娘”是个被爱的梦幻魔障了的和情的火焰燃烧着的“人”!吾辈重演《牡丹亭》既要保持昆剧艺术的精华与神韵,又要传达鲜明的现代气息与精神。也就是说,此次的杜丽娘既要拥有浓郁醇厚的古典风韵,又要通达现代人的心灵和感知。因此怎样塑造好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是全剧的关键。

《闺塾》一折是杜丽娘首次出场。她既是个太守千金,一方面要保持大家闺秀的庄重,同时又不失一个十六岁青春女孩活泼的天性。随着幽雅的音乐,杜丽娘悠然浮现。在上场门一个小亮相,我先用闺门旦的台步缓缓走向花道——在快走到舞台中间时,变换了台步的节奏,改用小圆场来突显杜丽娘“眼见春如许”后那种少女天性的释放。而后又用一个亮相后的停顿调整一下状态,略微低下头作“乖乖女”状,去向父母问安。

《惊梦》中随着悠扬动听的“步步娇”,杜丽娘在闺房的妆台前优雅、愉悦地梳妆打扮,看得出她是为“游园”而装扮,更是为走出闺房、投入自然而心潮澎湃。“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段戏,我着重强调了形体动作,用身段造型的美,来表现杜丽娘的美。

来到园中,那如花似玉般盛艳的牡丹啊,一下子激起了杜丽娘心中蕴涵的点点情缘。应在舞台上极尽挥洒,运用流畅的步伐以及迭宕起伏的声腔,且歌且舞,如痴如醉 —— 把个“一生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的纯真与奔放活灵活现地倾泻于舞台上。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这里,必须要将丽娘内心隐含的一腔情怀以及一个十六岁少女的活力挥洒出来。于是,我就以这句话作为切入点来调整自己,打破惯有的表现方式。在念此句时,加强了后半句的力度,并配以更加奔放的身段和调度,让“她”兴奋起来,就像出笼的小鸟,自由而欢快地鸣唱……终于,她累了!困倦的身体渐渐伏卧于舞台最前沿的中央,脸含醉意。

猛然间,花神们纷纷涌来,将杜丽娘团团围绕。接下来,梦中情人——柳梦梅的从天而降则彻彻底底将她“震撼”。这一段表演的分寸把握,按我的理解分为惊、怯、羞、喜、荡。层次明晰,不温不火,把深闺少女的娇羞缠绵、惊魂动魄的生命震撼生动地表现出来。

逐“梦”:舞台人物个性化的塑造

我一直认为,现代演员对于传统剧目,特别是像昆剧这样华美典雅的古典剧目的演绎和人物塑造,一定要将戏曲表演本体写意的“表现主义”和话剧表演人物内心的“真实体验”相结合。即“演员除了要韵味十足地体现古典昆曲表演传统的典雅与优美,还需要融合话剧心理现实主义的内在体验的技巧,使人物由内向外,浑然一体”。同时,又要将自己完全融化在现代舞台声光的时空环境之中,做到古典神韵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组合,使之在剧场中传达出可贵的清新气息!只有这样,才能既留住传统表演中人物外在呈现出来的形体程式美感,而又使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感,从而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标签:戏剧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