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戏剧论文

论舞台人物的个性化塑造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4-12-09

像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样,这些文字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文字。读到它便会想到那个因梦生情至死的杜丽娘,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论舞台人物的个性化塑造

400年来,昆剧演出史上涌现了无数的杜丽娘,她们一代代的传承发展,树立了让后辈仰颈望叹的经典。学演杜丽娘是每一个昆曲闺门旦演员的必修课,但每个人演来又不尽相同。十余年来,我在经历、体味着名家前人的典范时,心中常会生发出这样的自问:我该演怎样的杜丽娘呢?

“这一个”杜丽娘:我对舞台人物个性化的追求

马克思曾经说: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里谈到的是“观众个性化审美”的问题。观众在审美过程中,由于各自生活感受的不同,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演员塑造的同一个戏剧人物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因受众体的不同而产生的审美结果的不同,在演员表演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同一出戏,同一个剧中人物,不同演员演来都有差异,是“各自心里认知后表现出来的‘这一个’”。

《牡丹亭》既是昆剧的顶巅之作,也称得上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最高典范之作。其中尤以《惊梦"寻梦》两折为甚,不仅是昆剧表演的范本,亦是《牡丹亭》的灵魂所在。这两折戏,杜丽娘是绝对的主角。在这两折戏里,剧作家以不多的笔墨,基本完成了对杜丽娘的人物个性塑造: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因为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我希望在塑造杜丽娘时,表现出来的是我所认知的“这一个”,我所追求的“这一个”,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再创造,“是属于我自己的个性化的塑造”。

成长中的“杜丽娘”:舞台人物个性化的寻找

标签:戏剧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