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美学论文

中国古典美学的形而上旨趣探析

编辑:

2014-04-08

同样作为道家美学的代表的另一个人物——庄子,他生活在一个动乱崩溃的年代,在现实的维度上难以找寻出路,只能在内心构建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极乐世界,在这样无所依附的自由的天地里畅游。今道友信在其著作《东方的美学》中这样认为,“庄周美学”包括八个形而上的主题——根源、死、回旋的思维、象征、逆说、同一性、解释、宇宙之美。“根源”是指庄子对死的看法,借助象征手法和逆说实现思维的回旋,力求恢复精神与宇宙的创造的同一性。庄子的语言,不是一般的说明性的语言,他借助寓言、重言和卮言来说理明义,使他的美学充满了形而上的意味。

而在《中国美学史大纲》里,第五章的第五节和第六节所论述的内容——庄子论兀者、支离者和“象罔”,前边列举了一些其貌不扬、极其丑陋的人,其目的是强调内在精神的重要性,高扬精神自由的重要价

值。叶朗在《庄子论“象罔”》一节里指出庄子对老子之具象和《易传》之“象”的丰富和发展。庄子继承了老子执着于有限的“象”无法把握“道”这个思想,用老子这种“有”、“无”、“虚”、“实”的思想发展了《易·系辞传》中“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命题,提出了不仅含有“象”,而且体现了“无”和“虚”的“象罔”这种形象,因为只有这样的形象,才能表现“道”。庄子之论,体现了庄周对形神关系的认识,可见他是地地道道的重神轻形派。

至于气论的发展,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经过《管子》四篇的发挥,又经过荀子,到汉代王充那里就形成了元气自然论,在它的直接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气”的美学。具体来说,《管子》四篇在继承老子“道”和“气”有关联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它认为,“道”就是“气”,而“气”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宇宙万物皆由精气产生,精气在天地间流动,它是客观存在的。它还认为,精气与人的生命力有密切关系。精气越充沛,生命力就越旺盛,人就越聪明,所以得保存精气,使其不致流失。“气”产生人的精神和意识,而吸收“气”则需要“虚壹而静”。关于“虚壹而静”,后文将作进一步的论述。

二、道家美学:形神观的形而上意味

在庄周那里,很明显,他重神轻形,对兀者、支离者等人外貌的忽视和对其内在精神的高扬即为明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神观,“形”指的是物质形体、人的外貌体态等。“神”指的是人的精神、个性气质等。关于形神论,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有以下几种基本观点:

(一)形神统一论

《老子》中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和“万物负阴抱阳”体现了形神统一的辩证思想。桓谭《新论》中的“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於虚空”亦体现了形神统一观。《淮南子》认为人的“形”和“神”都是由“气”构成的,人的精神由“精气”构成,“形”、“神”、“气”三者紧密相联,但“气”是人的生命的实质,而精神则是生命的主宰。比《管子》四篇更强调精神之于形体的主宰作用。而王充则认为“形”对“神”有依赖性。显然,《淮南子》和《管子》四篇对形神关系的认识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

(二)重神轻形论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