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观与自我意识分析

编辑:sx_songjm

2014-07-14

欢迎来到精品学习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观与自我意识,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论文摘要:崇尚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人本性的追求是劳伦斯作品的突出特点。本文通过对劳伦斯代表小说的解读,揭示出潜藏在人物灵魂深处的自我意识经过沉沦、苏醒、直至重生的蜕变历程,以进一步体现劳伦斯倡导的和谐两性观的本质以及对此进行的反思。

论文关键词:劳伦斯;两性观;自我意识

劳伦斯对于小说创作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小说创作是一个生动而有机的整体,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展现人内心处最真实的一面——人性。劳伦斯敏锐的感触到了社会变革给现代人心理带来的深刻激变和精神危机,他的小说中经常存在两个互相较量、互相斗争的灵魂:一个是已被社会道德秩序规训的主体意识,另一个则是潜藏于内心深处、旨在保持个体独立并不受外界力量侵犯的自我意识。在劳伦斯看来,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建立是解决社会问题、通向理想世界的开始,也是恢复被工业文明摧残了生机的英国乃至全人类复活的途径。劳伦斯倡导以客观积极的态度肯定自我意识的存在及其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为以全新的视角来构建和审视他“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理想作铺垫。

一、沉沦中的无奈

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莫瑞尔太太与煤矿工人莫瑞尔结婚后,少女时代的梦想被丈夫粗暴蛮横的性格以及恶劣贫困的生活环境彻底粉碎。绝望之余,两个儿子成为她生活全部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大儿子威廉在母亲的影响下,努力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而拼命挣钱,结果劳累致死,他还没来得及察觉自我意识的存在就已经被拖入死亡的深渊。而小儿子保罗则不同,除了母亲这个精神支柱外,他有自己关于生活的想法和计划——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画家。在这里,我们隐隐地听见人物内心深处自我意识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但很快就被个体的社会主体意识淹没了。劳伦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心理剖析等方式让另一个潜伏在人物灵魂深处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来,但它始终被压抑着,屈从于主人公们强烈的社会主体意识,而我们只能看得见它隐约的身影。随着保罗迈入社会后,与外面世界不断增加的接触以及和情人纷扰不清的情感纠葛使他的自我意识渐渐地开始浮上水面。保罗深深地爱着米利安,并希望能在她身上实现肉体之爱。然而,此时保罗所体验到的并非是来自纯粹肉体之爱的欢乐,而是他所受的传统性教育规范下的行为体验。同时,米利安也没能获得应有的性爱的快感,只是把这种行为界定为对“上帝之子”忍辱负重的一次牺牲。事实上,两人都没能真正脱离社会主体意识的控制。而这次大胆的尝试只是两个支离破碎灵魂的撞击,因而结果只能是彼此伤害,且加速两人关系的破裂。

在《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在压抑中迷失了自我的人性,他无法得到一种和谐而完整的两性结合。在这里,劳伦斯似乎已隐约用性来作为人性自由发展的一个手段,但其力量还不足以使自我摆脱种种心理与社会的压抑而获得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

二、苏醒后的萌动

在《虹》这部小说中,人与人、特别是男女两性关系第一次成为劳伦斯的创作重点。劳伦斯以虹作隐喻,以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布兰文家族三代人的爱情及婚姻经历的描述和探索,一方面,追溯英国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历史进程,揭示了19世纪后半期社会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自我意识由苏醒到确立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寻求劳伦斯所崇尚的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第一代汤姆•布兰文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受母亲的影响,汤姆渴望在女人身上找到“一种属于他自己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各种宗教、情感冲动转化而来的东西”。在邂逅莉迪娅后,潜藏在他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在朦胧中开始一点点苏醒。然而,汤姆和莉迪娅彼此心理和文化上的差异令他们的婚姻以及对性的态度注定不过是“对一去不复返的田园生活的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所以,这种并不十分和谐的生活令他们只得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代安娜身上。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